2022年09月04日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城 > 文明文明

从你我做起,珍惜水、爱护水——守护生命之源

来源:运城日报 作者:裴旭薇,张国伟 发布时间:2021/3/26 17:27:00

3月25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靳虎刚向过往群众讲解节水知识。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3月22日是第29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34届“中国水周”,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多种活动,宣传节水知识。近日,记者走访了市水务局、市节水中心和运城首创水务有限公司等单位,了解运城水资源的现状及运城市节水工作的措施和成效等,进一步呼吁公众共同珍惜水、爱护水,提升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守护生命之源。
  运城水资源紧缺
  运城是典型的缺水型城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拧开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出来,喝水、洗碗、洗菜、洗衣服……我们习惯性地使用着并不昂贵的水资源,水危机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然而,看似便宜的水资源其实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最“昂贵”的资源。
  3月25日,市水务局举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讲解运城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节约水资源。该局巾帼志愿者们在“节水运城,你我同行”签名墙上签名,并表示将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带头节水,为全社会作出榜样。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运城市本地水资源十分紧缺,地下水超采严重。根据运城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报告,运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5.7毫米,全市本地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量为13.3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87亿立方米,地下水9.99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2.5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63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2100立方米的八分之一,在全省排倒数第一,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危险警戒线(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8800立方米)。
  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8.1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4亿立方米,地下水6.62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0.96亿立方米。由于本地水资源的天然不足,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不得不连年超采地下水。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运城市已形成汾河谷地和涑水盆地两个大型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
  “不会自来”的自来水
  小小一杯水,背后却是原水的“跋山涉水”“千锤百炼”,更凝结着无数供水工人的艰辛。在运城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安邑水厂,记者参观了自来水生产的全流程:原水从永济蒲州黄河滩地地下井出来后,在泵站加压和自流作用下,经过大约67公里的管道运送至安邑水厂,经过反应池、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再进行加氯消毒后,成品水便进入清水池,采样检测达标后,通过水泵房送至市政管网,再被输送至千家万户。
  该水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水在经过处理后,会损耗约4%的水量,也就是说,1万吨的原水,出厂时就减少了400吨。为了确保水质安全,工作人员每两个小时要对原水、出厂水进行一次采样检测,每周要不定期深入用户家中对管网水进行采样,并将水样送至外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比对,确保出厂水质合格率100%。同时,为了防止水源流失,每天都有巡线工人沿着67公里的管道徒步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抢修,确保不因管道破损影响城市供水。
  据了解,目前,该水厂水源以永济蒲州黄河滩地地下井水为主,夏县白沙河水库地表水作为补充水源,安邑水库库水为应急水源。白沙河水库属于雨水,要看天供应;蒲州黄河滩地水井要在优先保证永济城区用水后,才能输送到运城市区,加上近年来黄河滩地下水水位下降、限制过度开采,因此,原水供应不足成了水厂面临的最大问题。
  2018年12月,运城首创投资3600万余元的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投产,使该厂日供水能力从4万吨增加至6万吨,并通过工艺的改进减少了水的损耗和浪费。此外,该公司的再生水厂以城西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污水作为水源,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送往关铝热电公司,作为循环冷却水和锅炉补水,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020年,安邑水厂累计向服务区供水1559万吨,运城首创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生活污水2780万吨,总生产量相当于3座杭州西湖。考虑到城市发展需要,该公司还将进一步开辟水源,拟利用黄河小浪底作为水源,筹建半坡水厂。此外,该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供水开放日”,让市民零距离接触水工艺,倡导大家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共建节水型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运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快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工作刻不容缓。按照《山西省节水型城市考核办法》和《山西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运城市成立了“运城市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组”,全力推动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创建节水型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运城市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来推进节水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市城市管理局城市节约用水中心主任吴阳军说。
  创建活动中,节水中心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宣传发动、自查摸底、整改提高,审核报评等工作,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节水型企业(单位)脱颖而出,为运城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使各项制度更好地落地,该中心还研发了相应的节水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建设与查询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展示技术,对全市供、排水数据进行整合,实现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废水利用率高示范企业的建成,到企业再生水利用率的提高,市节水中心和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手推进再生水回用,先后完成关铝炭素中水回用工程、南风化工集团污水处理回用工程、海升果业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及制版厂中水处理工程、石药银湖制药厂循环水设施,让企业再生水利用率达到了65%以上,开启了循环经济的征程。
  同时,运城市还重点实施了市区潞村街、西城墙路、常硝渠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提高污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投入资金1120多万元,铺设管网约4.2公里,为老城区禹都市场打造完善的管网体系,有效解决了周边2400户住户的用水问题,降低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水量,促进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推进公共领域节水工作,去年,市节水中心在机关事业单位试点推广安装200套水嘴节水器,实现了有效节水50%的目标。今年,该中心将持续以示范区为标准推动该项工作,带动公厕、公园、商场、教育基地等公共领域责任单位全面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最终实现公共领域节水器具使用率达到100%。
  此外,市节水中心还创新节水宣传方式,重点打造了一处城市节水教育基地,是全省首家面向社会宣传城市节水的学习教育场所,真正实现节水宣传常态化。
  经过不懈努力,去年9月,运城市顺利通过评审,被命名为“山西省节水型城市”;11月27日,省住建厅组织专家对运城市国家型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进行达标认定考核,考核结果为运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达标。
  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在此呼吁社会公众从你我做起,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珍惜水、爱护水,共同守护生命之源。

  原文链接:http://epaper.sxycrb.com/rbpaper/pc/layout/202103/26/node_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