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4日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城 > 卫生卫生

病毒性肝炎 重在预防

来源:运城晚报 作者:运城市第二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 文 隆 发布时间:2021/7/28 17:53:00

  7月28日是第11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肝和戊肝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乙肝、丙肝、丁肝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每年约有数十万人死于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肝衰竭、肝细胞癌。因此,病毒性肝炎的积极预防、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尤为重要。

  预防: 接种疫苗是关键

  管理传染源。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乙肝、丙肝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具、剃须刀、注射器等,禁止献血、捐献器官和捐献精子等。

  切断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传播,通过消化道传染。要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具消毒等,防止“病从口入”。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当前,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已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如修足、文身、扎耳环孔、注射等,所以要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取血针和针灸针等针具)。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应严格消毒。避免不洁性接触。

  保护易感人群。甲肝、乙肝、戊肝已有疫苗预防,特别是戊肝疫苗,我国的研究走在世界最先进水平,因丙肝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目前没有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肝疫苗,可以明显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诊断: 主动检测是前提

  如何早期发现肝炎,主动检测是前提。典型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多有乏力、厌油、尿黄等症状,生活中不难发现。大多数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隐匿,因此有肝炎家族史、静脉药瘾史、不洁性接触史、输血史等高危人群,应主动到医院检测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检查。另外,除了鼓励主动筛查之外,在医疗机构中开展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的乙肝、丙肝筛查项目,将有效发现潜在患者。

  治疗: 及时规范是上策

  一般情况下,甲肝、戊肝等急性肝炎,通过隔离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丙肝绝大多数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也可以临床治愈。随着乙肝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乙肝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也大幅提高。

  慢性乙肝患者必须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现有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不能彻底清除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复制的原始模板(cccDNA),因此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复发。要根据患者目前的疾病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病毒药物,在抗病毒治疗中,要定期随访和检测,观察疗效。

  丙肝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泛基因型时代。丙肝从过去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已经发展到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泛基因型时代,不仅提高了慢性丙肝治愈率,缩短了疗程,还降低了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2020年开始,有3种治疗丙肝的直接抗病毒药物进入医保目录,价格平均降幅高达85%。

  病毒性肝炎并不可怕,要正确认识、科学预防。得了肝炎后,千万不要惊慌,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禁酒,定期随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规范治疗”,就能大大减少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肝衰竭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epaper.sxycrb.com/wbpaper/pc/layout/202107/28/node_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