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城 > 河东旅游河东旅游
侧耳听黄河滔滔,举目望吕梁巍巍。时值盛夏,新修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两侧,树木错落绿意盎然,花卉争俏姹紫嫣红,远处的桥梁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宏伟,游客三五成群骑行在彩色车道上,一幕山川壮美、多姿多彩的沿黄风景,让人好似置身画中……这是河津市今年以来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今年以来,河津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投资4亿余元,全面铺开黄河流域河津段生态治理修复、局县合作造林、荒山荒坡造林等一批重点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该市预计可新增造林面积两万亩,林木覆盖率可提升至22%。
多部门联动
绿色发展聚共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津市在发展中认真践行“两山”理论,科学布局“一山两河”生态框架,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产”总基调,打造“绿量更大、景观更美、效益更好”的现代林业生态体系,让美丽古耿处处披上了绿装、换上了彩装。
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李晓武,河津市委副书记、市长何伟率领河津市四大班子领导在该市体育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拉开了该市今春造林绿化的序幕。
河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每年都将其作为重中之重提早部署。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生态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该市林业、住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水利、农投、旅投等多家单位和各乡镇(街道)齐抓共管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河津市直工委将义务植树确定为2月份主题党日活动内容。据统计,该市今年共开展了100余次义务植树活动,15万余人次参与其中,增添新绿70余万株。
通过高标准设计,该市国土绿化实现了由纯林向乔灌花草立体混交转变,从单一植树向园林景观迈进,从绿化向“三化融合”跨越。工程均由专业绿化设计团队设计,坚持“绿化彩化财化”同向发力,按照“整体有形、节点有韵、沿途成景、因地制宜”的实施标准,加大彩叶、常绿和开花植物配置,拓展绿色空间,持续增加绿量。
督促吕梁山前沿采石场开展生态修复,先后栽植各类苗木50余万株;宏达钢铁集团投入900余万元在僧楼镇小张村开展高标准绿化……立足工矿企业密集的实际,河津市积极破解资金难题,激发造林动力,按照“谁污染、谁投资、谁治理”的原则,探索出了一个“政府+企业+合作社+个人”的造林绿化投入模式。与此同时,该市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群众受益并重,向上争取15000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重点扶持经济林大户,并优先聘用当地群众参与栽植管护等相关工作。通过造林绿化,该市有超过1万名群众受益,共增加收入3000万元。
多角度创新
荒山荒沟披绿装
举目远眺河津市知名景点真武庙西侧的山体立面,一个个似鱼鳞般的树坑里已经长出了一株株新绿。这里是河津实施绿化提升项目荒坡绿化的场地之一。“山崖陡坡栽树尤其困难,且不说一棵树常常需要四五个人搬运,动用吊车栽植、依靠‘蜘蛛人’悬空手工凿坑更是司空见惯……”回想植树时的情景,河津市林业局局长闫红霞非常感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可以想象到明年,这些荒山荒沟地段将呈现一片盎然生机,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修复。”
今年,河津市委、市政府把荒山荒沟作为今春造林绿化的主战场之一,积极响应省林业和草原局“一局联三县”政策,开展局县合作造林项目,创新模式,破解难题,让荒山、荒沟、荒坡、荒滩等“四荒”地披上绿装。
该市和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今年开展的局县合作造林项目有9243亩,总投资1076.9万元,主要涉及吕梁山前沿荒山和汾河流域荒沟,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局县合作造林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荒山造林的资金、技术、队伍三大难题,使该市造林绿化工作迈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这是“四荒”地植树造林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该市今年聘请专业造林团队,传承弘扬大禹治水精神,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证苗木成活率。与此同时,在“四荒”地苗木设计方面,该市林业部门多次和相关乡村对接,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结合群众意愿,栽植连翘、花椒等经济效益好的树种。目前,相关栽植任务已全部完成,共栽植油松、侧柏、五角枫、榆树、连翘、花椒等各类苗木120余万株。
大手笔规划
黄河岸畔升“颜值”
“今年以来,我们每周末都会来黄河边骑行。绿树成荫,花海似锦,母亲河的波澜壮阔,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真是美到惊艳了!”河津市市民马先生如是说。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绿化工程的完工,这条路已经成为当地的“网红路”和“打卡地”。
黄河河津段沿线“颜值”的不断攀升,得益于河津市投资3.5亿元,于今年实施的黄河流域河津段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如此大保护、大治理、大发展,这般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投资、快速度建设,创河津历史之最,才使得黄河河津段沿线彻底“换了人间”。
黄河河津段全长29.5公里。为加快实施黄河流域河津段生态治理修复,河津市积极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津试点示范区。目前,该市已完成对沿黄旅游公路南段14.3公里两侧各50米范围、大石咀段3.5公里沿线荒山陡坎、沿黄旅游公路3条支线23公里的绿化,对禹门口处吕梁山前沿15万平方米山体破坏面的生态修复,绿化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围绕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该市完成了沿黄旅游公路一期观景平台工程。该工程投资1300万元,包含4个观景平台、5个丁坝和进退水口的周边绿化。这里是游人的旅行驿站,设有亭台、廊道及人文景观,绿化总面积有37267平方米。
绿的是白皮松、大叶女贞,红的是碧桃、红叶李,黄的是金枝槐、五角枫……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及3条支线的绿化地段,阔叶林、乔灌木、针叶林相互搭配,目之所及,美不胜收。鉴于黄河边多沙地、储水差、苗木栽植难度大的实际,今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保证苗木成活率,施工方最高峰每天组织2500余名工人、500余台机械,加紧实施苗木栽植及管护。目前,已完成栽植各类乔灌木苗木约33万株、绿篱8万余平方米、地被100万余平方米。
“下一步,河津市将继续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为重点,以‘四荒’造林为主战场,在秋季铺开35个村庄的绿化工程以及108国道、209国道等30公里的通道绿化工程,力争通过3年至5年的大干苦干,营造更加良好的林业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河津市副市长房武斌说。
原文链接:http://epaper.sxycrb.com/rbpaper/pc/layout/202107/29/node_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