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广告 广告3
广告4

转型综改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转型综改 > 产业新闻产业新闻

山西省首条自行车专用道工程鏖战正酣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2 10:42:00

      

        巍巍太行山,盈盈汾河水。在美丽的汾河河畔,中铁十七局集团五公司的建设者们全力以赴,建设太原市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工程。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重重挑战,大家鼓足干劲,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便已经完成了约50%的工程量。

        据悉,太原市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工程北起中北大学,南至清东路。是山西省首条自行车专用道工程。河东部分全长43公里,河西部分全长32公里。其中该公司所承建的标段全长17.5公里,专用车道施工范围约7.1公里,采用双向通行的设计,道路净宽5米。

                         “勿扰模式”,惠民又便民

         走近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工程施工现场,随处可见温馨的提示:“因施工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您谅解,我出力。携手共建美丽太原城”等文明标 。

        

         因公司施工场地临近长风商务区,车流量和人流量相对较大,处理好因施工所带来的市民日常出行问题,成为公司建设者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项目部在动工前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集附近住户意见,按照“必需、紧凑、高效”开辟通行通道,采取了动态封闭围挡施工、劳务人员和设备车辆错峰进场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保证市民的正常出行。

       在施工标段内,需建设2个自行车道出入口,因自行车专用道占用了长风商务区(西侧)与滨河公园和跻汾桥(东侧)联通的踏步和无障碍坡道,因此在原踏步位置设计了自行车专用道下穿通道,这样的设计在全线是独一无二的。

       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空心长方体结构。行人通过通道顶出入滨河公园,而下方则是为骑行者们提供的通行空间。这样便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出行方式,在有效节约建设用地的同时,也解决了市民日常出行的问题。

      在狭长的作业区域内,地下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管线,而通道建设需开挖接近五米的深度,这无形中便提高了施工难度。为解决这一困难,项目部在前期就进行了勘测,摸排清楚管线铺设的具体情况并提前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在具体施工环节,技术人员需进行“外科手术”般精细施工组织,车辆和人员的调度都按照具体的策划有条不紊展开,为建设高质量的精品工程提供了坚实保障

                        降尘防污,爱护母亲河

      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项目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因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具体采用湿水作业的形式,调动水车、喷雾车等车辆设备,及时对施工所产生的扬尘进行处理。对裸漏土壤采用绿网覆盖的方式,尽量减少土壤的肥力流失,为后期绿植的再次覆盖提供基础。

      因施工现场临近汾河,为保护汾河水质,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并未设置工人生活区,同时安排专人每日定点送餐,并对餐饮垃圾进行集中统一的处理,严禁产生不必要的生活废水,最大化保护汾河。

                            材料环保,共享美好生活

     在具体的路面施工工艺上现场技术人员则使用了彩色陶粒路面这一新型的施工技术,打破了传统黑白两色单调的路面颜色,以其鲜艳的色彩有效地改善道路空间环境,具有调节城市热岛效应,警示交通,保障行车安全等作用。

      在一段已经完成路面铺设的路段内,两旁的银杏树换上了“新装”,水面上野鸭嬉戏逐闹,空中不时的飞来几只白鹭,落日余晖下,泛着金色水波的汾河静静流淌。

      等到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全面完工后,市民在通过骑自行车享受绿色便捷交通的同时,又可以畅享汾河景区美景,进一步改善城市亲水性。

      据悉,该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构建汾河道桥绿色出行交通体系,实现景区设施功能与城市发展互联互补,满足市民游客绿色出行,让太原市民可以悠闲自在时在花海绿林中畅游。也为日后环太原国际自行车赛提供了场地设施,进一步促进城市的转型升级之路,使城市的影响力更上一个台阶。(张歆济 摄影 王珍珍 何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