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梅:牢记“孝敬老人是儿孙福”这一祖训
前段时间,阳高县夏家场村董存梅96岁的婆婆去世了,村民们无不感叹老人有个好儿媳。要知道,23年前,董存梅的丈夫就去世了;12年前,公公又离去,是她用自己的坚忍和顽强,撑起了这个濒临破碎的家。
董存梅17岁时嫁给比她大6岁的本村小伙赵喜,丈夫心灵手巧,铁匠、木工一学就会。后来伴随着滩地改良,贫穷的夏家场村改变了面貌,两人的小日子也过得有声有色。不料,在一次事故中,丈夫离她而去,那年董存梅仅43岁,许多人劝她改嫁,但董存梅回绝了。婆婆不忍心年轻的儿媳妇苦了自己,也劝她找个合适的嫁了,董存梅却抚慰婆婆说:“上有老,下有小,我不能改嫁。”就这样,董存梅照顾着一家老小,强撑着让这个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转眼12年过去了,就在董存梅54岁那年,84岁的公公又去世了,留下了85岁的婆婆。考虑到婆婆其他儿女生活也都不易,董存梅主动提出照看老人,“这是我做媳妇应该的,我要替赵喜尽孝,孩子他奶奶也是我的妈啊!”就这样,从办完老公公后事的第二天起,董存梅就从儿子家搬到婆婆家,与婆婆生活在了一起。这一伴就是12年。
在董存梅的精心服侍下,老人安详地走了,但每每看见老人的遗物,董存梅总是止不住地流泪,婆媳12年的相伴,让她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2年,她没和婆婆红过一次脸,从地里干活回来再累再苦,总是笑对老人;她得空就陪老人晒太阳、拉家常;12年,晚上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婆婆家,就怕耽误照顾老人;老人因风寒病痛,不能起身,她守在身边,翻身按摩,擦洗身体……在婆婆离去后,董存梅仍一个人住在婆婆那破旧的房子里,她说要按照当地传统的风俗在老人离去的屋子里守孝到百天。
董存梅只记得祖辈的教导“孝敬老人是儿孙福”,她将这种美德传了下去,时不时教育自己的子女牢记这句话。如今她们一家人和谐美满,孩子们外出上学回来都要到她这里,陪她聊天、给她买她爱吃的食品。
来源:大同晚报 文/邸东芳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