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了解到,5月18日,作为试点,该中心依托南关街道办事处建立起全市首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中心积极探索构建由“政府民政部门——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组成的四级保护体系,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洁净、向上的成长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良好氛围。今年打算建5个街道未保工作站(包括南关街道、北关街道、新华街街道、振华南街街道、大庆路街道)作为试点,通过试点工作,形成一种可以复制推广的模式和完善的机制,最终在全市范围推广应用。
据了解,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主要职责有:认真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设立专人任儿童督导员,负责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工作;为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提供困境未成年人名单信息和资料,辅助社工对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进行介入,组织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服务和帮扶工作;加强各站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形成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和联合反应机制等。
来源:大同日报 文/双红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