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用200积分兑换的电饭锅,没有掏一分钱。看看,这质量多好,还有笼屉,我一眼就看上了。”近日,大同大学在阳高县帮扶村设立的“扶贫爱心超市”正式启动运营,并开展积分兑换商品活动。村民们争相用参加村里劳动挣得的积分兑换心仪的商品,超市“生意”红红火火。
一个暖壶40分,一个不锈钢盆30分,一台取暖用电风扇80分,一包洗衣皂20分,一把菜刀30分,一把镰刀30分,一大捆塑料软管150分……记者走进设在扶贫移民新村兴罗村的“扶贫爱心超市”,只见货架上各种生活用品、生产用具琳琅满目,每种物品都“明码标分”。小小的爱心超市人气旺旺,兴冲冲前来的几十位村民面对这么多物品,一边爱不释手地拿起这件放下那件,一边计算着自己手里的积分能兑换什么东西。
“我想要这个菜板,还差10分,能不能先赊上?”村民张大姐相中了一块菜板,便向大同大学驻阳高县罗文皂镇谢家庄村第一书记李建春和十九墩村第一书记李国良求助。“可以,下次补上。”在得到两位第一书记的明确表态后,张大姐抱着菜板喜滋滋地回家了。
“我也看对你兑换的这个电饭锅了,可惜积分不够,以后也得向你学习,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挣积分才行。”“对着哩,超市里那么多好东西,好好跟着工作队干,努力表现挣积分哇。”几位村民怀里抱着、手里提着各自挑选好的物品,兴高采烈地议论着。
“大家还需要啥就说,我们给组织货源去。”大同大学扶贫大队长高鹏告诉记者,爱心超市的建设筹备得到了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并调拨专项经费用于超市的前期建设及启动物资采购,学校工会也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发动干部职工踊跃捐助,为超市的后续运营提供坚实保障。小小的爱心超市,不仅让贫困户不掏一分钱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物品,更唤起了他们通过劳动与付出、向上向善向美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成为转变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的一个好的抓手,可谓既扶了贫又扶了志。下一步,扶贫队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激励村民通过积极参加夜校学习、发展产业、理解支持帮扶工作、建设美丽乡村活动等获取积分、领取实物。
来源:大同日报 文/董芳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