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半年以来准风险事件核查回复存在业务事实不符、回复随意及不完全等现象,影响核查总体工作质量及考核排名下降五个位次的状况,工行大同分行总结上半年运营治理经验,针对薄弱环节,分层分类创新培训模式,多维度、全方位强化过程控制,促进业务运营“屡查屡犯”风险事件治理常态化。
一、强化制度和流程学习,增强核查创新力
为切实提升核查履职能力和质量,我行定期组织各级核查岗、内控巡查岗、整改督促与责任认定岗人员认真学习《运营风险监督核查手册》《业务运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业务运营风险事件确认标准》、《业务运营风险核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规范业务运营风险事件违规责任人处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全面掌握核查方法和核查标准,切实提高核查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有效发挥过程控制作用。同时,要求各岗位人员通过各业务线园地了解前台业务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并重视后续新制度、新流程及系统升级功能的学习和应用,准确掌握监督模型监测意图,做到善于观察识别、诊断分析、由表入里、多法并举,并探索核查工作新模式,增强核查创新力。
二、积极探索、改进核查方法和手段,全方位揭示风险
针对核查质量影响我行在全省考核排名下降五个位次的状况,要求各级核查人员要按照统一标准、多法并举、准确高效的原则开展核查工作,即依据核查通知下发的原因、交易信息、结合风险点、监测意图、分析途径等因素,综合运用内部资料核查、现场核查、非现场核查和探索核查新模式等多种方式通过调阅原始凭证、业务清单、账务报表、核算数据、关联交易、关联账户、调阅业务发生时段录像、现场询问等手段开展核查,确保每一笔准风险事件查清、查细、查深、查透、查实,客观反映业务的本来面目。同时,针对目前资金异动类核查逐步上升的趋势,我行不断探索、创新核查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审视业务表象和疑点,并通过详细核查业务发生的前因后果和资金的来龙去脉,查清业务内容的真实性、柜员操作的合规性、凭证要素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准确收集风险确认标准和风险驱动因素,做到及时回复、结果清晰,全方位揭示业务运营风险。
责编:韩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