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8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

京城来的“村官”

来源:大同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8/7 9:29:33

——记团中央驻灵丘县韩家房村第一书记赵赟

“小赵以后常回来看看”“孩子,这里就是你的家,想多会回来就回来”……8月3日,灵丘县武灵镇韩家房村党支部办公室里挤满了男女老少,他们依依不舍地拉着一位年轻人的手。这位年轻人就是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书记处办公室副主任、团中央派驻灵丘县韩家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赟,他即将结束两年的驻村工作返回原单位。

韩家房村是团中央的定点帮扶村。2015年8月,团中央选派赵赟担任该村第一书记。起初的融入是困难的。为了搞清楚村庄土地利用现状,赵赟爬山入田,用双脚丈量了韩家房村一万多亩土地。为了摸清楚村民的想法,他走遍了韩家房村的家家户户,用真诚和行动赢得了村干部和老百姓的信任,成了地道的韩家房人。

村子强不强,全凭“领头羊”。“到村工作之初,我发现村子开会一般就是主持人说个事儿,大家发表意见,就事论事。”赵赟说,“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不利于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状况,他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着手,推行了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完善了“一课三会”制度,筹措资金维修了村“两委”活动场所,并组织开展了“双推双带”活动,选树党员示范户12户,提升了党员致富、带富本领,党员成为产业“双带”能手。

在工作中,赵赟创新引入头脑风暴的工作模式,让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一道碰撞思想,共谋发展之路。不定期召开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讨论会,在村委会、在农家院子里、在田间地头,不设定主题,像中关村的创业咖啡一样天马行空地聊。大家有啥说啥,互相启发,思路越来越活跃。

“你看看这150多亩有机牡丹种植成功了,这样规模化种植,在晋北地区尚属首次,我们准备逐步扩大到1000亩,让它成为韩家房村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灵丹’”,赵赟指着刚刚开完花的牡丹信心满满地说。韩家房村地处晋北高寒地区,自然条件面临先天弱势。面对这一挠头的问题,赵赟查阅了数不清的资料,征询了多位专家学者,始终没有头绪。一个偶然的机会,赵赟听人说起油用牡丹,他立即查资料,发现它所具备的特点正适合韩家房村的自然条件,他激动地召集村干部商量,可是村干部们都摇头,认为以前种吃的都没弄成过,种花更不保险。赵赟想,眼见为实。于是,他自费带着几名村干部去了河南、山东、江苏、甘肃等已经开始种植的地方考察,回来后又请技术员到村里指导,终于做通了村干部的思想。为了提高农户参与该项目的积极性,将农户的前期投入降到最低,他多方协调,一方面由合作伙伴先期垫资无偿提供苗木而后在回购款中抵扣苗木款的模式,另一方面争取到县委、县政府和团中央驻灵丘扶贫工作队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帮助解决腾地、耕地、栽植人工、肥料等前期投入,确保种植户前期零投入。

项目合作意向达成后,他与村干部反复商议,决定将一期150亩油用牡丹选择在村东北方向离村较远的一片农田;同时请党员干部带头响应,带动其他村民参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几乎天天做村民的工作,动员他们参与。直到栽植前两天,才说服了最后一户参与到种植中。

“小赵这后生不赖,是个能干事干实事人,村里这几年的发展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村民们说,“真舍不得让他走。”

来源:大同日报  /潘 红 王鹏 王爱民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