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大同市幸福里社区主任庞尔喜
“就是个这,咱们干基层的人本来就少……”这是近日记者见到大同市幸福里社区主任庞尔喜时他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记者注意到,这位90后社区“一把手”的双手黝黑,左手还有一道两公分长的伤疤。据办公室同志介绍,因为工作突出,庞尔喜从去年8月中旬被借调到了平城区拆迁与补偿总指挥部,今天一大早就去兴云桥处理拆迁工作了。尤其是最近“两会”在京召开,他还负责进行上访的维稳与安抚工作,几乎每天都是“连轴转”。
1992年出生的庞尔喜是从吕梁学院毕业的,大学当了四年班长,毕业时他计划去西藏工作,却阴差阳错在2016年10月成为了幸福里社区的主任助理。一年后,又以高票当选为幸福里社区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初涉世事,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庞尔喜被同事戏称为“愣头青”,社区对他的第一个考验就是接管老旧小区改造的工程。这本不是他们份内的工作,但由于物业工作滞后,社区只能召集一些居民来清理垃圾。
“下午五点了,去哪儿找人呢?物业只过来两个人,城乡建设委员会也来了四、五个人。你不可能把人家都叫来了,叫人家干,自己却在旁边看啊。每个人打交道都是交心的过程嘛!”庞尔喜说道。
“那垃圾臭的呀,恶心得简直要吐了,有些死角更臭。”庞尔喜哭笑不得地告诉记者。“老旧小区改造前特别脏。那些垃圾堆得都是半人高,我们路过闻见都恶心,小庞这个年轻人不嫌臭、不怕脏,带头趴在垃圾堆上清理。”社区办公室主任补充说。
挖车铲不了的,众人就用铁锹来铲,干完活已经是晚上九点了。他感慨道:“领导等着反馈呢,必须尽快干完。衣服脏了,回家洗一洗就行。”
虽然是90后,但他是农村出身,肯吃苦。庞尔喜自豪地说:“咱农村出来的,谁不会挥几下铁锹呢?”办公室主任调侃道:“小庞就是心细,责任心特别重。常常对我们千叮咛万嘱咐,一件事情要说好几次,生怕我们办不好。”
也正是因为心细,他利用午休的时间登门拜访,与居民拉家常,了解家庭情况和社区琐事,主动解决社区居民的困难。庞尔喜经常对社区居民说:“有什么问题,你们来就行了。能开的、能办的,肯定就都给你们办了。”
一段时间之后,辖区内9个小区,53栋楼,3071户,哪户是空巢老人,哪户是大病家庭,哪户是残疾人家庭,哪户住着党员,他心里都有数了。
即便如此,基层工作还是没有常人想得那样轻而易举,社区里大小事情都要庞尔喜操心。一个好汉三个帮,如社区的老年人就是他的好帮手。今年80岁的老党员邵正兰做了30多年街道工作。庞尔喜说她是自己的邵大娘,更是自己的“老前辈”。这些老人对社区的过去相当熟悉,涉及到一些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庞尔喜都可以从老人口里了解到。
邵正兰笑着说:“小庞经常来看我,看看水管漏水吗?煤气好用吗?逢年过节还给我买水果、汤圆。等他们办公室搬迁了,我也跟着过去。我要是有小庞这样的孙子那就真是美死我了,我是打心眼里喜欢他,感谢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庞尔喜就是这样,他扎根在幸福里社区,挺直身板为居民代言,俯下身子真抓实干,用最美的青春之花装点了基层一线。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文/秦亮 吕文强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