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

脱贫路上“唱高歌”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6/24 18:17:00


——王占宇同志“双带双引”典型事迹材料

赵家沟村地处晋冀两省结合部,天镇县最南端,全村建档立卡人口308户804人,是全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一个贫困。之前,该村组织涣散、矛盾频发,也是一个村情复杂、上访不断的问题村2016年12月,中共大同市委政法委宣教中心主任王占宇同志响应组织号召村担任第一书记,四年来,紧紧围绕第一书记职责,以加强两委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精准扶贫为主线,引导乡村发展、引领基层治理,于2019年整村成功脱贫。当前,全村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成了一个稳定和谐的先进村。

争做战斗堡垒的保护人

驻村以来,第一书记王占宇面对两委主干不和、家族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单一的现状,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抽丝剥茧、攻坚克难,坚守四年,逐步扭转了整村混乱落后的局面。

驻村初始,了解整村情况后,他先从协调两委主干矛盾入手,达到和平相处。为了解决两委干部推诿扯皮,同时工作能力弱的问题,他以身作则主动承担起了全村工作。一年后,他利用2017年底两委换届契机动员有思想、有能力、想干事的村民报名参加村两委干部竞选,把原来的1名支部书记1名村主任的班子结构调整为5个支委、5个村委,班子力量壮大,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工作中,他带头严格落实工作制度,把全村的大事小情按照规定纳入“三会一课”以及“四议两公开”等工作制度之中,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了班子有能力干事,规范化办事,两委干部逐步成为肯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领头雁。

赵家沟村两委办公场只有9间破房,多少年来,房前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牛羊奔走,室内屋顶漏雨、门窗破损、无一桌一椅,两委干部一直是在家办公面对此情况,他不等不靠,多方奔走,累计筹资15万元,陆续新建了院墙、大门,硬化了大院,修缮了屋顶、粉刷了墙壁,更换了门窗,购置了桌椅沙发、电脑等办公设施,制作悬挂了各种制度图版。原来杂草丛中几间破房变成了如今干净整洁、国旗飘扬、功能齐全的两委阵地。

工作中,王占宇面对在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结构断层、后备干部发展乏力的状况,他从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入手,发现培养有能力、热爱村集体事业的年轻村民。期间,先后成功发展了4名党员,还有1名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正在培养。4年发展党员是全村之前10年发展党员之总和。

在稳定了班子、完成了阵地建设的基础上,王占宇没有停息,于2019年筹资12万元,筹建了“爱心扶贫超市”,开办了“村民‘志智’夜校”,新建了“村民图书室”“党建图书室”和“村民网吧”。还以顺口溜的形式编写了脱贫攻坚歌谣,写入了赵家沟村《村规民约》,开展了《村规民约》进农户、《脱贫攻坚歌谣》进校园等活动。每年全国扶贫日期间组织村民开展了“学政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专题竞赛活动和“十佳”村民评选活动。通过积分激励、政策宣讲,谈心讨论,逐步改变村民传统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把扶志、扶智工作深入民心。



为了破除村干部党员僵化保守、因循守旧、封闭狭隘思想,带领全村广大村民寻找一条脱贫之后继续深入发展的可行性道路,2019年王占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专门聘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来村实地会诊把脉。同时,他联系天津市蓟县毛家峪等地,让从未走出过村的“两委”干部外出考察学习,通过考察,进一步坚定信念,学习先进思想和经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和革故鼎新的责任担当。

甘当脱贫的引路人

驻村以后,他紧盯脱贫攻坚这一重点,制定了全村脱贫目标和中远期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措施, 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

2017年开始,村光伏电站开始发电,收益5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解决了村内日常小型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用工的困窘。王占宇和村两委引领广大贫困户通过参与村内公益岗位和小型公益事业获取劳动报酬,对深度贫困户、五保户、老年人、大病户、因病住院户等进行帮扶救助2019年,他又积极争取项目,千头猪场落地赵家沟,采取与北京大伟嘉公司合作的方式,年收益25万元。2020年,王占宇联系新建扶贫车间,通过与大同市伟业公司合作,采取订单加工的模式,开展床单、被套、制服加工,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

四年来他先后组建成立了3个合作社,贫困户通过资产折抵、出资等方式进入合作社,共带动贫困户233户。特别是“丰飞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祥茂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保险+农户”的方式,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主导产业发展2017年推广种植小杂粮1000亩,品种以热销的豆类、高粱、谷子、黍子为主。 2018年开始引导推广红芸豆种植514亩,带动贫困户66户;2019年村民逐渐认识到主导产业的好处,全村推广红芸豆种植1300亩带动贫困户107户,非贫困户25户。此外,种植黄花177亩,带动贫困户177户,种植仁用杏500亩带动贫困户71户,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以红芸豆产业为主体,黄花、仁用杏并进良性发展结构

同时,他积极鼓励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贷款发展养殖业。140户贫困户贷款500余万元,开展了肉驴、肉牛、肉羊养殖。目前全村肉驴养殖已达到270多头,肉驴养殖特色产业在周边乡村正在逐步凸显;同时,其他牲畜养殖也初露头角。养羊、养牛大户各发展了6户,养羊总数已达到500多只,肉牛养殖达到50头,最多一户养殖肉牛达到20头;



赵家沟村历史上一直以土窑洞为居,因连续降雨,村民居住的传统窑洞成为了危窑,有的甚至出现坍塌。2018年新建易迁住房276套共安置总户数354户900人,村民危房危窑彻底解决。期间,王占宇带领两委干部从协调征地、监督施工、住房分配,按期入住等方面,克服了重重困难,化解了大量矛盾,如期完成了整村易迁。同时,还组织落实了健康、教育扶贫各项措施在此基础上,他9户大病户定期走访签约服务帮助2名贫困户大学生联系单位实现就业。此外,他还带领村两委还开展了乡村环境提质、劳动技能培训提升等一系列扶贫活动,这些项目的落地,为赵家沟村脱贫攻坚注入活力,给赵家沟村带来了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改变。2019年底,赵家沟村整村实现脱贫。 

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驻村之后,他为了方便年岁已高的群众理发,便成立了“第一书记便民服务室”。开始服务室仅以理发为主,随着接触群众次数的增多,服务内容也逐步拓展到了为村民起草、打印、复印日常生活所需材料,维修小型家电、电脑,宣讲扶贫政策、解答法律法规等方面。“便民服务室”潜移默化地拉近村民的情感,成了联系村民的桥梁纽带,增强了互信,营造了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工作中,他给自己定下了“三必访”制度,即:贫困户生病住院必访,家庭有纠纷矛盾必访,婚丧嫁娶重大事情必访。一名贫困户的小外甥因出生证明丢失,多年不能上户,无法参加医保,隔三差五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得知消息后,他多方协调,与公安派出所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历时半年,终于顺利解决。2017年春季干旱少雨,一名贫困户因土地灌溉与水井承包人发生纠纷,无法灌溉耕种,王占宇同志主动上门调解,摆事实、讲道理,往返两家数次,终于握手言和。2018年春天,贫困户罗某驾驶拖拉机出地耕种,翻车把自己压死,家中剩下孤儿寡母,儿子还在读初中,办完丧事后,王占宇为其收集整理材料,亲自驱车数次往返30公里以外的县城,带其孤儿寡母去保险公司办理人身意外险理赔事项。两年来,他亲自化解的各类较大矛盾纠纷达30余起,为民办实事40余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该村成了稳定和谐的模范村,王占宇同志也成了村民的“主心骨”、“贴心人”。 

担任第一书记四年来,该同志通过不懈努力,赢得了各级领导、广大村民的认可和好评。期间,被省、市评为“全省农村模范第一书记”和“全市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个人事迹也多次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山西科技报》、《山西晚报》等报刊杂志和《学习强国》、《人民网》、《新浪网》、《黄河新闻网》等刊登报道。他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在平凡中坚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的风采、践行了党的宗旨和诺言。

来源:山西经济网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