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8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

李明生:带富群众的好支书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6/17 22:41:05

“李明生是个大好人,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都是托了他的福啊!”4月14日,当记者来到大同市阳高县长城乡罗岭村,向当地的百姓询问村支书李明生的情况时,村民们止不住话头,“不过,李书记却是我们村最穷的人。”

作为一个村的书记,怎么会是最穷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在村民的指引下,在当地养猪户李金林家的猪圈里见到了李明生。当时,他正给养猪户介绍春季猪瘟防治知识,春日的阳光折射到李明生有些腼腆黝黑的脸上,他对着记者憨憨地笑了笑,与记者攀谈起来。

“我是1996年当上村支书的,那会儿,百姓们的日子都过得苦巴巴的,我就一直想,怎么才能把这个小山村带领好,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李明生回忆起那段日子,仍记忆犹新。

罗岭村在1996年时,有75户、275口人,2000亩耕地,人均收入不足500元。该村地处云门山腹地,海拔1500多米,是全县地势最高的村庄之一。当地无霜期短,不足100天。因为自然环境恶劣,蔬菜、设施农业等高效农业在当地都是“短板”,村民一直徘徊在温饱线上。

“为了让百姓致富,书记和班子成员一家一家摸情况,一家一家理思路,可是给忙坏了。”旁边喂猪的李金林插进了话头,“功夫不负有心人啊,书记最终把项目定在种植马铃薯、小杂粮、养猪、养羊上,真是走了一步好棋!”

当地种植马铃薯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亩产没有突破过3000斤。李明生立足当地实际,多次与县农业、科技、科协等部门联系,探求当地种植高效马铃薯的新方法。每年,别人的耕地种植一个品种,他种植10余个。2012年,他在10亩地里种植了9个马铃薯品种,其中“127暑28号”单产最高,亩产5000斤。2013年,村民种植这一品种900亩,共增产180万斤。而他每年都会拿出自家的耕地搞试验,每年减少收入10余万元。难怪村民说,李书记是村里最穷的人。

养猪是罗岭村农民又一项主要收入,为做强做大生猪产业,打响瘦肉型生猪基地品牌,李明生聘请县质监局技术员,到村里指导养殖户。去年底,罗岭村全村出栏生猪6000余头,户均近30头,仅生猪一项收入300余万元。养殖户都说:“规模养猪致了富,头功应归李支书。”

目前,该村年种植马铃薯已达1200余亩,小杂粮2000余亩,养羊3000余只,养猪6000余头。至今,罗岭村已有220户、670口人,5000亩耕地,人均收入3万多。

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李明生也被大同市委授予“双百优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大同市劳动模范”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和百姓的夸赞,李明生连连摆手:“这是一个村支书应尽的责任,我愿意付出全部,让群众过得更好!”

 

本报记者 杨晓明 实习生 元玲玲 通讯员 史亮

责编: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