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万众瞩目,城市典范”,说起公司名称,大同万城建设集团董事长苏志远这样解释道。2016年,该集团试水“互联网+”服务产业,在万城中心商业综合体成立了“大同市互联网+服务产业园”,成立不到一年,先后有23家双创公司和项目在此孵化、落地。
据了解,两个多月以来,大同市城区已经陆续引进60多个能够产生投资、贡献利税、吸纳就业优质项目。
是什么力量让当地干部群众上上下下充满激情与干劲?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答案是机制创新。
大同市城区以“机制创新、促进发展”为主题,以“五个创优”为导向,厚植发展“沃土”,为全力实现城区经济振兴崛起搭好台、唱好戏。
创优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该区持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建立项目高速审批“绿色通道”,强化政务审批中心实体功能,推行“并联审批”制度,真正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创优公平诚信的法治环境。该区制定下发了《城区优化发展环境“八不准”》、《关于对创优环境加强监督检查的八条意见》,并积极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经济业务、行政执法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其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信用城区”。
创优良好有序的营商环境。在政策机制上放宽、放活,在市场准入上拉出负面清单,搭建培育双创平台,完善投资融资模式,建立市场化招商引资运营机制,厚植产业发展的“沃土”。
创优“安、顺、诚、特、需、愉”的旅游环境。按照“化零为整、项目带动、片区联动、全景展示、五态合一、居游共享”的思路,该区积极以古城为依托,围绕民俗风情、地域文化、主打产品、特色餐饮等主题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创优公开透明的监督环境。城区人民政府网站专门开设重大项目建设信息平台、政银企网上自动对接融资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明确责任主体,健全完善跟踪督查制度。面向社会公布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专项服务邮箱和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诉求渠道,及时认真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声。
责任: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