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之际,大同市城区以全力构建大同市核心区,着力打造大同首善之区、华北一流发展环境,统筹建设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城市管理示范区、幸福大同示范区为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塑造山西美好形象主动担当作为。
2016年8月3日,大同市城区成立由区四套班子一把手任组长的优化环境促进发展领导组,标志着全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工作正式启动。全区上下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爱大同、先干事”系列演讲会的举办,唱响了主旋律,提振了精气神,强化了干部责任担当,“先干事、凭干事、全干事、真干事、敢干事”的同心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座谈调研凝聚发展共识。大同市委常委、城区区委书记张韬先后主持召开“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民营企业、区直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三个层次5场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统一干部思想,卸包袱、鼓干劲、增信心、明方向。并对辖区民营企业家提出的部分困难当场予以部署落实,对区直部门在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中的工作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几场座谈会的召开让各单位、各部门的思想不断统一、认识不断提高、对区委抓环境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和迫切心情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
多措并举营造发展氛围。根据优化环境工作需要,城区进一步完善领导机构,调整充实组成人员,设立政府职能转变组、协商办理组、政策宣传组、干部培训组、招商引资组、政法保障组、巡视巡察组7个工作组,理顺工作体制,明确职责任务。建立每月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优化发展环境制度、党政班子成员工作动态日报告制度、正科级以上干部周六上午预加班制度等,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工作落实。区纪委出台《关于对创优环境加强监督检查的八条意见》,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把《城区报》改版为《城区发展报》,面向投资者、服务投资者。研究加大对各单位优化发展环境目标考核和干部培训力度,切实营造浓厚的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氛围。
制定配套办法健全体制机制。在优化办研究成立了秘书组、政策法规组、综合经济组、督查督办组等五个小组,抽调区委办、统战部、宣传部、法制办、编办、政务审批中心等部门责任人和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组织起草《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实施意见》、《优化发展环境八不准》、《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暂行办法》等,逐条逐项研究,反复斟酌论证,提交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同时,对企业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逐条列出要落实的事项、承办部门、办理时限等,建立责任归集单,待领导组审定后尽快下达《协商办理通知单》,以办理的实际成果推动创优环境引向深入。
强化协调督办提高办事效率。一方面优化办加强工作力量,根据投资者及企业的需求,及时向执审执法执管部门发出《协商办理通知单》,简化审批,提高服务。强化部门信息对接,根据执审执法执管部门要求,向投资者发出《规范经营通知单》,督促投资者履行义务和承诺。另一方面优化办很快在改版的《城区发展报》和城区官方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和平台上公布举报受理联系方式,根据工作流程,开展协商转办。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双向互动功能,让企业家和全社会随时关注城区区委、区政府在创优发展环境上的一些新举措、新动向;及时收集整理投资者对发展环境要求、建议,听取企业家关于投资项目的意向,受理企业的举报及相关意见建议;切实把企业的意见及需要督办落实的事项及时下达各执审执法执管部门,限时办结。
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十分重要。如何切切实实做到“一切围绕环境想,一切围绕环境转,一切围绕环境干”?该区在优化发展环境中主动作为。
主打亲情乡情牌,营造优质政商环境。2017年1月31日,正月初四,城区邀请大同在外精英人才代表新春座谈。座谈由城区区委、区政府、大同驻京联络处主办,大同国际同商总会协办。区长董建中详细介绍了大同城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投融资平台优势、发展环境和政策优势,介绍了该区已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一企一策,在准入、补贴、奖励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并欢迎广大大同籍企业家植根大同这片沃土,记得住乡愁、乡情,以主人翁姿态,关心大同关心城区发展,加强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发挥1+1大于2的放大效应,把个人的人脉优势、资源优势调动起来,为城区的发展献计出力,共同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打好民营龙头牌,形成集群经济规模。据了解,截至2017年3月,城区共有民营企业2649家,比上年增加37家,个体工商户10690户,比上年增加130户。辖区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6万人,代表人物94人。民营企业年均安排就业达2万人,占到全区就业人口的70%-80%,成为安排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广大民营企业主还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和爱心捐赠活动,近年来,爱心捐赠累计超过2000余万元。该区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集中连片发展,形成了以华林新天地为主体的西门外商业圈,以华林、北方电器、大富翁为主体的教场街商业圈,以建国、美高、晨光酒店及凯德世家为主的迎宾街酒店餐饮、金融商圈,以沃尔玛、百盛为主的永泰南路商业圈,以及以各居民小区为中心的外围便民商圈。以商贸、餐饮、房地产为主的集群经济初具规模。
2017年大同市城区将从优化10个方面环境为抓手,营造城区“十大”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围绕金融创新和双创建设,针对该区的经济项目附加值相对较低、前沿技术项目少等现象营造经济发展动力环境。二是区委九届四次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破除政府行政资源脱离实体经济“空转”的壁垒,让政策措施真正惠及企业、企业家,不再是南辕北辙、自娱自乐。各行政部门看似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却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两张皮现象,营造行政机关与经济实体的一体化融合环境。三是针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优、经济增长缺乏大的项目支撑、动能支撑、创新能力不足、效益不高、机制不活、竞争力不强等三个困局现象,营造经济发展模式新环境。四是针对产学研等行业壁垒没有突破现象,营造政商沟通交流环境。五是立足产业承接、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领域,抢抓机遇,立足产业承接、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领域,抢抓机遇、主动融入,营造公平竞争的招商环境和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六是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福利、待遇,充实社区干部队伍力量;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努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优化社区人力环境。七是兼顾协调发展,通过完善市政设施;进一步提升装备水平等手段,进一步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八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各项政策的协调性。促进各类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重塑实体经济竞争优势。加大行业招投标公开公示制度执行力度,保护本地企业工业产品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鼓励企业增强发展信心,发挥以商招商的示范作用,积极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九是针对全区各级干部在思想上虽然明确了方向,行动上严格遵规守纪,坚决不触碰高压线,但在改革发展、干事创业时,有些干部怕担风险,思想上有顾虑;有的干部干和闯的劲头不足的现象,拟出台《城区关于健全五项机制激励干部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决定》,营造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环境。十是针对目前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一场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的革命。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解放思想,革除旧观念,更新旧文化,优化人文环境。
当前,大同市城区上下进一步坚定优化环境的信心,树立城区自信,弘扬职业精神。城区自信来自一流的空气质量,一流的发展环境,一流的地域环境,一流的文化底蕴,一流的职业精神。城区区委、区人民政府将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要求和市委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大同”总体思路,在全市改革发展的大格局中,收获群众的认可,收获改革发展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将在城区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上下联动、纵横贯通,走亲民之路、举简政之旗,为全力构建大同市核心区,着力打造大同首善之区和华北一流发展环境,统筹建设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城市管理示范区、幸福大同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文:仝雄成 石晓雄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