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造林绿化工程素描
天镇县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苍凉而美丽的古堡遗存而被人们誉为“塞上明珠”。四月,春回塞北,天镇大地风景如画,丁香、金叶榆各类苗木竞相张蕊吐绿,在“大同蓝”的映衬下,格外迷人。
大力造绿养绿护绿成风尚
早在2013年,天镇县就投资8000万元,实施了通道绿化、出境口绿化、荒山绿化、田间林网等八大工程,总绿化面积6.8万亩。2014年,县委、县政府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在巩固2013年绿化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身边增绿,重点实施盘山至汉墓群环城绿化工程、天大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工程、新城区景观绿化工程等五大工程,完成总投资达8307.8万元,绿化总面积6.1万亩,被评为全省林业“六大工程”先进县,当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52天。2015年,当地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在县城周边、长城沿线、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组织实施荒山绿化、通道绿化、村庄及庭院绿化、产业园区绿化四大工程,完成造林4.11万亩。2016年,该县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的理念,投资3310万元,完成荒山绿化5.4万亩、县城东南环通道绿化7.22公里、村庄绿化18个、园区绿化1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化6个、县城园林绿化242.56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5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72%。
造绿,不仅要种下绿色的希望,更要播撒文明的种子。为了做好养绿护绿工作,每逢清明节前后,该县都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设立森林防火固定宣传牌或警示碑、印制森林防火警示卡、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森林防火宣传横幅、彩旗,广泛宣传《森林防火条例》和禁止野外用火等规定。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在森林防火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村都成立了由村党员干部为骨干的森林防火工作队,并进行森林防火系统业务培训,增强服务功能,做好应急准备,并配足配齐森林防火物资,保持高度警觉,随时准备扑救森林火灾。正是这种未雨绸缪的态度,才让这片绿色一直绵延下去,连续二十三年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事故。
点绿成金释放生态红利
天镇县谷前堡镇白羊口村,是一个典型的边山小村,人口不多、土地贫瘠,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记者来到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口数十亩杏林,一片炫目的粉色杏花海,为“大同蓝”更添了一份美。可能,在游客眼中这仅仅是一方美景,但在当地人眼中更是实实在在的收入。村里每家每户都有杏树地,靠卖杏核少则有五六百,多则有一两千的收入。
高利瑞是村里的仁用杏种植大户,光是卖杏核,每年能有近3000元的收入。“在我看来,这不是树,是我家的财神爷,我小儿子的娶媳妇钱,就等它们给我攒了。”高利瑞一边给杏树剪枝,一边对记者说。不难想象到,仲夏之时,满树红黄的杏子,挂在树梢叶底,树下成群结队的村民正在采摘杏子,美好生活就像枝头的杏子,踮踮脚就能够摘到。
在推进绿化工作中,该县坚持经济、生态效益相结合,把植树造林与脱贫攻坚挂钩,通过种植经济林,既确保了绿化效果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2013年,该县开始实施京包铁路北侧1.4万亩仁用杏基地建设,并投资160万元配套机井和电力设施。到2016年,经济林种植已覆盖了全县11个乡镇,种植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仅去年春季在米薪关、逯家湾、新平堡三个乡镇,就完成欧李、仁用杏、寒富士、葡萄等经济林果栽植4879亩。明年,这些经济林都将进入挂果期,预计可为种植户带来每亩500元左右的收益。此外,当地政府还大力鼓励贫困户利用庭院空地发展庭院林果经济,在农村房前屋后见缝栽树,让“百姓富”与“生态美”齐头并进。
天镇“绿装”守护生态再发力
2017年,该县以“3445”发展方略为统揽,坚持“生态有为”,认真做好林、水、气三篇文章,巩固提升环境优势。一方面加大造林力度,抢抓国家、省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和市里实施百亿造林工程机遇,大力实施新平古堡风光景区绿化、边山峪口经济林提质、重点交通沿线绿色通道建设、南部环山造林、南洋河湿地保护5大项目,规划实施2.3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1500亩退耕还林任务;另一方面大力兴水治水,实施好南洋河县城段核心区生态修复项目,绿化面积820亩,新筑液压坝3座。该县还计划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保护蓝天,突出控煤、管车、抑尘、减排、治企等监管措施,让铁腕治污成为新常态,为天镇“绿装”保驾护航。
采访结束了,离开天镇的路上,满眼新绿正在“大同蓝”的映衬下蔓延开来……
来源:大同日报 文:赵天清 申 力 通讯员:安玉坤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