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8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县区传真县区传真

阳高创办“农民夜校”为贫困群众立志增智“造血”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8/29 11:29:06

本网讯  “‘农民夜校’就是好,我在这里学到了好多种植大棚的知识。”8月28日,刚刚接受完“农民夜校”教师辅导的阳高县北徐屯乡夏家场村贫困户董吉兵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阳高县坚持把“扶智、扶志”作为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办“农民夜校”,帮助贫困群众学习技术技能、开阔视野、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不断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已成立“农民夜校”26所,选聘兼职教师70多名,开展教学活动26场次,受训群众达2500多人次。

该县积极建好“阵地”,强化保障措施。坚持把创办“农民夜校”放到农村党组织“1+6”创建活动和干部驻村精准帮扶工作中去谋划,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委员具体协调部署,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分别担任农民夜校的正副校长,形成了县委组织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乡村两级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同时,依托村级学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场地资源,注重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并将“农民夜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村级农民夜校规范建设、正常运行。他们通过兼职和聘请等方式,从乡镇、村干部、村第一书记、农技人员、教师医生、致富能人中,精选政治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人员,组建“农民夜校”师资库,并组织开展教师培训,确保每所夜校有相对固定的专兼职教师。

同时,阳高县充分整合特色产业发展、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资源,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文体活动等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农民夜校”建设成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法理、守纪律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推行“固定课堂+流动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切实解决农民夜校开办过程中群众不愿来学、来了学什么、学了听不懂得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农时农事、生产生活实际,采取“党员中心户+贫困户”的形式开展结对帮学,将课堂搬到大棚、田间地头,让群众在实践基地边听边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来源:山西经济网  /史亮  许晓红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