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县区传真县区传真
3月5日,“惊蛰”二十四节气中代表着天气回暖的开始。当日,记者看到在云门山下阳高县罗文皂镇广袤田野的中到处都是正在辛勤劳作的农民,有的正在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采摘西红柿、黄瓜等鲜嫩蔬菜,有的正在运送农家肥、购买农资,有的正在引水备耕,呈显出一幅幅繁忙有序、欢快祥和的春耕备耕场景。这既是罗文皂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春季攻势”,更是群众迎接新一年丰收喜庆的“开门红”。
设施农业“绿”意浓
初春时节,走进罗文皂镇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几栋标准智能设施蔬菜示范大棚排列整齐。户外寒意袭人,棚内满目滴翠,甜瓜、黄瓜、五彩椒等鲜嫩果蔬挂满枝杆,绿油油的芹菜、水灵灵的西红柿争相斗艳。
“我镇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2710万元,占地面积252亩,新建智慧日光温室25栋,主要发展良种培育、示范种植、技术推广、观光采摘等产业,品种以甜瓜、西红柿、五彩椒、西瓜等特色水果蔬菜为主。”罗文皂镇镇长董伟强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随手摘下一颗西红柿掰开,满满汁水里飘着一股清香,令人垂涎欲滴。
据了解,2022年,该镇在已建成5栋日光温室的基础上,继续使用应急管理部的乡村振兴资金和碧桂园的捐助资金,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力争到2023年全部完成25栋日光温室的建设目标。另外,启动建设由春喜蔬菜种苗专业合作社投资500万元,新建(改建)育苗大棚53栋,并配套建设蔬菜分拣、包装车间及冷藏库的春喜育苗基地建设项目。
点餐配送耕无“忧”
人勤春来早,抢先备耕忙。尽管广袤的土地还未完全解冻,但罗文皂镇所属的14个行政村,许多农民已经行动起来,他们创新方式,防疫春耕齐步走、两不误。
“今年我打算种玉米20多亩,杂粮10多亩,春节刚过,镇村干部就上门了解我们春耕农资需要情况,积极组织联系调运,我们不出家门就可以选购到放心的种子和化肥。”刚刚购买到农膜的陈家堡村农民谢喜花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罗文皂镇认真落实春耕农资的调运、储备工作,确保春耕农资供应充足、及时到位。按照以往种植习惯,春播每亩需要基肥70斤、农药100—150ml、杂交玉米种子20万公斤的标准,镇村两级干部一方面帮助农民从当地调运所需农资,另一方面组织销售企业,采取网上订购的方式,畅通对接渠道,实现“无接触”备耕。
“铁牛”上阵踏春来
“惊蛰”时节,万物苏醒。云门山下,“铁牛”整装待发。
“突、突、突……”3月5日,莫家堡村农用车辆正往田地里送粪。村旁田埂,“铁牛”轰鸣,田野热闹起来。
因疫情影响,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不能返乡过年,农村劳动力可能出现短缺。该镇层层压实责任,提早组织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调查工作,搞清楚农业机械底数和分布情况,组织农机具储备力量,做到“机具心中有数,服务手上有招”,确保农机优质高效安全服务春耕备耕生产。太平堡、莫家堡、杨家堡三个村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检修大型拖拉机58台、小型拖拉机263台,检修秸秆回收打捆机、旋耕机30多台,基本满足全镇春耕生产所需。
农技服务到一线
“多亏了县果树技术员的同志们帮我修剪,不然,我手头这些农活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修剪是个技术活,我也不懂,造成每年大接杏收成也不好,希望今年可以增产增收。”
由于果园劳动力缺乏、技术不成熟,正当太平堡村方大哥一筹莫展之际,镇里聘请上级专业技术服务队的同志们主动上门,对整个果园进行了一次“大整容”。
在春耕备耕上,今年罗文皂镇组织全镇的农技人员下到田间地头,从优质品种选择和配方施肥上着手,既提高杏果品质,又为增收奠定基础。另外,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日光温室大棚,既指导设施大棚里的蔬菜生产,又指导预防的倒春寒,有效做到农技推广全覆盖。
罗文皂镇的一项项贴心服务,一件件暖心之举,既为群众提供了便利服务,又保障了春耕备耕的顺利进行。
图文/孙明月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