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懒治散促发展
——左云县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纪实
近日,笔者在左云县三屯乡甘沟子村看到,县水务局为该村规划、帮扶平整的200亩膜下滴灌耕地,平坦整齐,两米多高的玉米长势喜人。该村党支部书记姚印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虽然今年旱情严重,但大家都种植了覆膜玉米,估计产量不会低于往年。这一切都得感谢组织对我们的帮扶。”据了解,左云县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以来,已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土地承包、村庄规划、社会治安等8个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44件,调解处理各类矛盾14起,化解群众信访矛盾5起,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实事76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期,调整农村产业规划15个,引进项目5个,落实帮扶资金1376万元,落实帮扶物资折价65万元,待落实帮扶项目资金1000万元。
今年以来,左云县以基层组织提升为目标,集中精力开展了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专项行动。到目前,该县16个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全部实现晋位升级,基层党组织推进改革发展和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明显提升,为扎实有效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种途径摸清软弱涣散组织
该县把确定软弱涣散党组织病灶作为整顿的前提,采取“望闻问切”的形式及早调研。“望”即深入实地看概况,进村入户对村容村貌、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运行情况、村级组织领导班子精神风貌、村民日常生活水平等进行前期调研。“闻”即深入群众听取民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广泛征求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听取民意。“问”即放下身段谈心谈话,以“谈责任、谈党建、谈发展、谈差距”为主要内容进行谈心谈话,明确提出软弱涣散村级组织的不足。“切”即静下心来梳理思路,重点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找准症结,并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分别制定了16套整顿工作措施。调研期间,16名联村县领导带领16支驻村工作队27名业务骨干深入全县行政村共开展专题调研32次,访群众访农户78户,召开座谈会32次,征集群众合理化建议72条,形成调研报告16篇。
三个办法配强基层组织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该县高度重视村“两委”主干的带头示范作用,推行“三选”,把拓宽村党组织带头人选用视野作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抓手,列入工作推进计划。一是抓选派。鼓励县直部门、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及离岗退编人员到村担任村“第一书记”。二是抓选育。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农村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抓选聘。征求群众意见,动员创业有成、有奉献精神的民营企业家、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农村经纪人、专业协会负责人回村任职参与家乡建设,带领群众致富。同时对不符合民意的做法及时整改,对不符合民意的干部进行调整或撤除。整顿期间,有21名机关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调整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其他班子成员8人。
两条制度助推健康运行
该县把制度建设作为整顿硬指标,一以贯之执行到底。一是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采取抽查、督查和暗访等,对各乡镇和驻村工作队的整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实行一月一总结、一月一通报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分析研判会,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二是落实三级责任考核制度。明确驻村工作队队长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的“直接责任人”和各后进村党组织书记的“具体责任人”职责。将后进村整顿指标细化为项目保障、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6大块25个小项,切实做到整顿一项、见效一项、巩固一项,把问题理清到边,把矛盾化解到底,确保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整顿期间,县委督导组先后约谈了3名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的工作队队长,对推进缓慢的2个乡镇进行了通报,对1名整顿滞后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组织调整。
一张网络凝成帮扶合力
按照“经济部门包弱村、农口部门包专业村、党群部门包软弱村、政法部门包矛盾村”思路,建立了县乡领导联村、县直单位联村、工作小组联村、煤矿企业“七联帮建”,第一书记下村、督导小组下村、政策倾斜下村等为内容的“四联三下”合力帮扶网络。虽然今年煤炭行业不景气,鹊山精煤公司仍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出资5万元为鹊儿山镇青圪塔村购买春耕春播急需的农机。各驻村工作队、联点单位,组织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和各类帮扶活动,加大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帮扶力度。
服务零投诉消除软弱涣散
为确保整顿工作见到成效,全面消除软弱涣散,该县在坚持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和落实三级责任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验收、追究的成效验收机制。验收即由县委组织部组成考核组,通过实地查看、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的方式,逐村征集群众服务投诉情况;追究即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整顿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对多数村民不满意的村,整顿工作要推倒重来,并严肃追究乡镇有关领导的责任。通过前期深入调研、中期有力督导、后期严格验收,软弱涣散村都发生显着变化,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均在95%以上,各村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村级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16个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各类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最终实现全部晋位升级。
大同日报 任键 闫飞明 边国栋
责编:韩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