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8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新闻聚焦新闻聚焦

古都气韵初现 文化价值彰显

来源:大同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9/16 7:28:36

古都气韵初现 文化价值彰显

——大同市古城修复保护纪略

 

  

  “我为自己是一名大同人而自豪!”这个夏天,高女士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把回家乡看到的美景拍摄下来,并在微信圈里分享,今日的大同美景让她格外震撼,如醉如痴。大学毕业后,她赴京发展并于十年前定居加拿大温哥华。“在国外,我听说大同变化很大,也看过一些照片,但置身其中,才更加感到确实太美了,文化韵味十足,与以前的大同相比完全是脱胎换骨。”她说。这几年,记者早已习惯于听到这样对大同之美的由衷赞叹,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大同人的体悟,有归乡游子的自豪感触,有外地游客的惊奇体会,有社会名流、文化大家对古都大同的赞许与评价。

  近年来,大同市大力传承历史文化,实施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名城复兴战略,大同古城,踏上了重铸辉煌的充满挑战的复兴征程,开始发生着令人惊喜的蜕变与巨变,古城保护与修复的扎实推进,使古都恢弘气韵日渐重现,文化价值正在彰显。

  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体修复古城,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不仅顺应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同时也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努力推动的一件大事。2013年初,大同市正式启动了古城保护与修复规划的编制工作,其核心要求就是,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古都风韵,遵循名城复兴、古城修复,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使大同更加富有独特魅力,按照“一轴双城”的总体布局,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真正把大同打造成独具魅力的京津冀内蒙古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市委书记丰立祥特别强调,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模式,稳步推进古城修复步伐,古城保护与修复规划既要彰显厚重的文化价值,又要充分体现其广阔的商业价值。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确确实实把这项顺民意、惠民生的工程做好,使大同从文化复兴走向经济振兴。

  2014年8月22日,中国(大同)国际汽车文化节如约开启,这一以承载着厚重历史传统文化的大同古城墙为舞台,开展文化创意、会展经济的文化盛事,已连续第三年举办。站在城墙之上,极目远眺,风光无限,气势连绵的大同城墙峻极伟岸,瓮城、月城、角城、箭楼,望楼、控军台昂首比肩、气魄雄壮,城墙之下,环城墙的带状公园花木蓊郁,护城河如玉带环绕,人们在其间悠然徜徉、欢乐休闲,而在城墙之内,汽车文化节的各项文化活动与城墙之壮美交映生辉,经典名车、曼妙名模、各种表演与赛事,让这里迸发出无限的文化活力。市文物局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样的景象大同独有,令人难忘。当四面城墙合拢,大同城墙将是中国最为气势壮观的古城墙。”

  即使亲历变化,记者也很难想像,这雄伟的城墙,在几年前,还仅是一段段断断续续的土城墙,淹没在城市的楼群背后,剥蚀于风雨的侵袭与人为的破坏。如今,大同城墙,不仅成为大同新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亦成为举办各种大型文化会展、综艺晚会、音乐节优越而豪迈的舞台,经常性掀起城市文化欢潮,吸引四海游客,成为大同文化盛景。

  8月23日,首届大同国际自行车骑游大会在华严寺广场启幕,24个国家与地区的车手在这里激情相聚。现场,情感外露的外国选手们几乎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兴奋尖叫,一位马来西亚车手对记者说:“大同古城的文化韵味最有中国味!”站在这里环顾,华严寺广场气脉弘阔、文韵典雅,四周坐落着辽皇祖庙华严寺、大清真寺、金代道观纯阳宫、元代关帝庙、明代大同府文庙等,这些古城保护与修复的经典工程,文脉连绵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强大的文化气场,让儒释道文化、伊斯兰文化、市井文化、古城文化,在大同古城碰撞交织,彰显出博大精深的大同文化的包容性与宽容度。“这就是展示大同古城之魂的平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充分挖掘与展示古城之魂,大同的文化旅游就势必腾飞。”市旅游局负责人说。

  这些令人流连的文化胜迹,几年前多还残破不堪或被商业设施、楼群包围,气韵凝滞,魅力难寻。在古城整体保护与修复进程中,它们焕发出鲜活的文化生命,不仅恢弘重现了历史风采,更为古城赋予了精气魂魄,使文化拉动经济的效应日渐彰显。如今,来同游客不仅人数倍增,且游期拉长,漫游大同古城已成为许多来同背包游客的最爱,住下来深度体验,全城旅游正成为大同游的新趋势;在鼓楼东西街文化轴,以凤临阁为代表的老字号生意兴隆,宾客如云,越来越多的以文化产业为主的企业入驻古建周边商铺,文韵流淌间,实现文化与商业共促共荣;下寺坡街成为时尚潮流聚集地,清真寺广场周边已然形成珠宝玉器文玩一条街,府文庙前云路坊周边,院落式文化客栈、主题餐饮,成为许多游客的最爱……

  9月6日,位于北城墙内的中国雕塑博物馆,新中国成立以来7位雕塑大师的11件原比例复制作品布展完毕,将于月底的“再造经典”雕塑展中与观众见面,它们与其他数百件馆藏经典名作一起,让这座中国雕塑界的艺术殿堂更加夺目生辉。同时,中国摄影展览馆大同中心挂牌,“中国摄影金像奖回顾展”等系列大展正在这里举行,吸引国内摄影爱好者关注的目光。大同市的古城保护与修复在复兴历史文化景观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建设文化活动的公共空间,各种高水平、高品位的文化艺术展一年间不间断地在古城内举办,让大同市民经常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据记者观察统计,今年夏秋之间,仅在东城墙和阳美术馆,举办的各种书画展、3D艺术展、陶瓷艺术展、房展、婚博会等文化、商业展览,就有约20场,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大同古城内,每一处历史文化景观,都配套建设了市民休闲广场,如华严寺广场、善化寺广场、关帝庙广场、纯阳宫广场、清真寺广场等,成为市民欢乐相聚的平台。“文化改变城市,生活在今天的大同,人们正越来越体会到‘古都’带来的幸福快乐!”市文广新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4年,大同市的古城保护修复工程又有新进展,取得了新成果。截至目前,四牌楼修复工程、魁星楼修复工程、纯阳宫广场楼阁建筑群修复工程已全部完成;城墙修复工程,南城墙护城河建设基本完成,北城墙护城河及带状公园的建设已全面展开,进展迅速,西城墙处展览馆平移工程加紧推进,西城墙瓮城部分基础完成,月城部分基槽开挖完成;代王府中轴线一期工程一标段台明墙砌筑全部完成,二标段台明墙砌筑完成70%,屋面瓦瓦量完成80%,二期工程除长春宫外,其他建筑大木架完成,墙面砌筑完成,屋面瓦瓦量完成过半;包括鼓楼东街在内的古城东南隅民居101个院落修复工程已完成水、暖、电等管线工程;明堂公园修复工程涉及的房屋征收工作已完成,东门、东侧环形水池部分已开工;黄花街城墙基础抢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完工……

古城整体修复保护,是今天的大同人精心守护与传承的丰厚历史遗产,更是我们为城市未来发展而存续的难以估量的巨大财富,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文化村”称号。这是记者昨日从灵丘县红石塄乡获悉的。

大同日报  史涌涛

责编:韩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