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阳
大同鹊山高家窑煤业年产150万吨矿井建设纪实
左云西南边陲20公里处,巍巍洪涛山下,蕴藏着1.8亿吨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井田面积8.8平方公里。左云县的决策者在2009年全省煤炭资源兼并重组的大潮中,看中了这里平坦的地理地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及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如椽大笔勾勒未来煤炭产业的壮丽蓝图。作为主体,整合原高家窑联营煤矿、柴家沟煤业有限公司,重组成立了高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左云最大的井工矿井,为左云煤炭工业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010年9月,投资5.4亿元,年设计能力150万吨,服务年限达50年的高家窑煤业公司矿井正式开工兴建,并配套建设洗煤厂、铁路专用线、变电站。三年间,上千名建设大军汇聚在洪涛山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鏖战。为了使这座左云最大的国有煤矿尽快建成投产,他们夜以继日,以矿为家,倒排工期,抢抓进度。担任主斜井和副斜井掘进任务的中十冶集团公司和山西四建有限公司等施工队伍,你追我赶,昼夜奋战,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为了加快速度,保证质量,公司领导班子从开工那天起,就住在矿上,节日在矿上过,连续几个月放弃体息……2014年1月8日,高家窑煤矿正式投产。一个集煤炭生产、洗煤加工、铁路发运于一体,代表煤炭工业先进水平的大型现代化矿井横空出世,标志着左云正式进入大矿时代。
该公司投资1.96亿元,采用国内先进的洗选工艺,兴建了与矿井生产能力配套的洗煤厂,建有原煤球形仓、储煤筒仓、模块化布置等设施,原煤储存能力达6.6万吨,年洗选能力300万吨;长达8.6公里采取直线装车的铁路运煤专用线与大秦铁丰铁路接轨,年发运能力达到了300万吨,成为全县较大的煤炭发运基地;投资600万元,建成了矿井水、生活用水处理厂;绿化矿区7.5万平方米,建起了职工公寓2幢、无公害绿色蔬菜大棚2幢10座,实现了开发与保护并重,生产与环境同步。
高家窑煤业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把建设目标锁定在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上,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努力建成装备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的现代化样板煤矿。在高家窑煤业公司,场上井下的先进设备数不胜数:工作面设备采用国内先进的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破碎机及最大功率综合机械化采煤机;架空乘人装置将人员直接运送至井下,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由环境监测、设备监测、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监测等系统组成了严密的监测监控系统,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这些新技术新成果的运用,使资源回收率达到85%左右,煤矿的服务年限进一步延长。进入正式生产以来,月产量最高达到了12万吨。
安全是煤炭企业的“天字号”工程。为了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该公司上下牢树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推行了岗位、班组、科队、专业、矿井隐患防控闭合管理,形成了“五环六步”防控体系,实现了管理精细化、操作零缺陷。如今,井下现场整洁亮丽,管线悬挂艺术美观、作业牌板统一规范,采掘质量精品实效,安全装备系列有序,以其丰富的安全文化内涵,展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风貌。
大同日报 解晋
责编:韩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