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平段炼钢一度电花0.66元,今年4月份以来,改为深夜谷段(零点后)炼钢,一度电只需0.37元,这样一个月就能省下电费1.8万元。”这是中央机厂特种钢厂厂长张文云算的一笔账。
“我们车间高级技工王利自己新设计制作的300个可移动工装底架,全部用的是废料。以前天车吊运板材只能用吸盘一块一块起吊,效率低不说,安全存在隐患。现在有了移动底架,能一次吊运几十块,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安全可靠。要说创造经济价值,可不好估计,这项成果还得到了厂长的特别嘉奖。”9月14日下午,中央机厂下料车间党支部书记侯全手高兴地对笔者说。
……
这是中央机厂在面临经营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从增量提效、节能降耗、紧缩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费用入手,把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个车间、科室后的几个例子。
材料利用率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中央机厂抓住技术提升,高端、高含金量产品研发制造这个“大西瓜”,从生产组织、产品质量、材料配件消耗、可控费用紧缩、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定额优化、清仓利库、修旧利废、材料物质交旧领新制度等20个方面入手,实现生产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如锻造、铸造、下料三个毛坯车间的材料利用率,厂部对各类材料的生产用量全部实行单项产品材料利用率核算制,并修订了提高材料利用率考核指标。锻造车间近日回收利用两批液压支架边角料头,就为大厂节约原材料费用26万元;下料车间中、薄板材利用率提升到85%以上;其次是强化生产辅助费用的单项消耗控制,把生产用煤气、混合气、二氧化碳气、氧气、焊丝耗用指标进一步分解到车间,做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算成本账,每一个班组、每一个人都有成本目标。铆焊一车间在高端液压支架制造和任务量大增的情况下,今年以来还节约金火焰81瓶、混合气58瓶、氧气196瓶。
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中央机厂抓“大”不放“小”,在员工中开展了以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团棉纱、一条纱布、一个大头针、一滴油、一颗螺钉、一张纸等为主要内容的“十个一”活动。机加工一车间建立刀片以旧换新、用电专人管理等制度后,今年前8个月就比计划节约成本费用51万元。机加工三车间把过去员工每月领用4盒刀片改为组长领取,组长根据组员工作量大小自行协调,避免了浪费,一个月就省下4200元。电气车间更有“招”:他们把电机拆卸的废铜线“称斤过两”后,以旧换新。这样又节约下28万元。
成本核算的结果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表现在每月的工资和奖金表上。今年前8个月,该厂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3.7亿元,制造液压支架720架,三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大同日报 燕庭全
责编:韩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