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实五项硬任务,推动十大新突破,加快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增收步伐,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53元,同比增长10.2%,增幅排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增幅0.5个百分点;农林牧渔增加值完成18.4亿元,同比增长2.9%,继续呈现“双增长”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我市“三农”工作强劲开展,乡村振兴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19年工作要点》等政策性文件,并加大“三农”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乡村环境提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容,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全市产业振兴持续发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今年全市春播总面积489.04万亩,同比增加2.32万亩,目前各类作物长势良好;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粮食作物稳,籽粒玉米减,特色作物增”的特点,新增黄花种植面积6万亩,总面积达到22.9万亩;加快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实施农技集成创新、示范样板创建、绿色循环等5大工程,推进灵丘省级示范县和5个省级封闭示范片建设,创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10万亩、高标准农田15.02万亩,推广渗水地膜穴播技术10.6万亩、旱作节水和地膜减量增效技术15万亩。
全市坚持走“两山一盆地”的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之路,稳步推进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在阴山、恒山两大养殖优势区推进8个百万只养羊大县建设,在中部盆地3个县区推动生猪和奶业发展;阳高正大百万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广灵海高现代化牧场、平城天和牧业奶牛养殖园区、灵丘佳农肉牛养殖项目持续建设,浑源双胞胎猪业和大伟嘉公司项目落地开工;11个肉羊、肉牛(奶牛)畜牧标杆园区、70个养殖场提升工程建设全面铺开,推进1100个家庭牧场选优提升,完成49个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开工建设有机肥加工厂4个。上半年,全市牛、羊、猪、禽类饲养量分别达27.4万头、305.53万只、109.52万头和711.39万只,完成耕地种草55.05万亩,同比增长5.1%。
全市农产品加工持续向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56.41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全年任务的50%。天镇县博诚公司今年计划投资5800万元新上3万吨脱水马铃薯加工生产线和5000吨速冻生产线,现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发展基地3.2万亩;平城区扶持天和牧业、伊欣园面业等项目5个,农业嘉年华一期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建成总面积6.6万平米的10个连栋智能温室,目前已正式运营。
全市立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扎实抓好产业发展,针对天镇、浑源、广灵今年3个摘帽贫困县,因地制宜出台补贴政策,实施特色种养扶贫项目:三县新种植黄花3.5万亩,受益贫困户1.57万户;天镇县发展红芸豆基地6.3万亩,7173户1.5万贫困人口受益;广灵、浑源发展杂粮10万亩,1.1万户贫困群众受益;广灵北野等食用菌企业累计生产菌袋800多万袋,受益贫困户达5093户1.1万人。
来源:大同日报 文/苑捷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