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8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专题报道专题报道

“四力”齐发 互动双赢 大同南郊区:党建助推集体经济大发展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3/15 12:55:40


 图为正在建设的大同南郊区兴云智慧城项目施工现场。(资料图片)


  本报大同3月11日讯 刘富兵是土生土长的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永定庄村村民。早已习惯了自家对面山头的荒凉景象,但最近几年他欣喜地发现,被村里人称为“蛤蟆山”的山头,突然出现了野鸡、野兔和许多叫不上名的鸟儿。祖祖辈辈看惯了的荒凉山头,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观。

  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村里几千亩荒山,大面积种植了生态林和经济林,房前屋后的石头运到山上,建设梯田,将昔日荒芜的山村,变成了今日的绿色“生态走廊”,为村集体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一个只有200余户、450余口人的小村庄来说,简直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壮举。这是永定庄村“两委”建设“生态永定庄”的可喜变化,更是全村抓农村党建、促转型发展的成功实践。

  永定庄村的党建经验,是这些年该区以党建带动发展,以党建谋求民生福祉的一个生动写照,更是区委用先进典型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大同市南郊区按照“消除空壳村、壮大一般村、提升富裕村”的工作思路,通过“资产运营、资源开发、服务创收、产业带动”等模式,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四力”齐发,助力农村集体经济“破零”。

  整合资源资产聚潜力。利用环绕市区的地理优势,结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项目,在口泉乡、西韩岭乡、古店镇等以农业为主的农村,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行“三强化、三服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兴办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示范项目,扶持发展规模养殖、特色种植,发展蔬菜、优质杂粮、杏果、菌业等特色高效产业。全区累计投资11.9亿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温室大棚12326栋,设施农业面积达2.22万亩,扶植发展了四方高科、牧童乳业、华晟果蔬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20.3亿元。

  依托驻地企业提引力。充分利用村内驻地企业优势,在工矿结合村全面实行“三引领、六服务”,按照“集体入股、保底分红”的原则,依靠驻地企业,建立自身产业,积极鼓励和帮扶农村发展集体企业,延伸产业链。由村集体出资,围绕服务驻地企业成立材料供应、运输队、建筑队等服务公司,解决农民就业难问题,增加集体收入。口泉乡、平旺乡等乡镇有驻地企业的农村,积极与同煤塔山、同忻、国投塔山、塔山工业园区协调成立服务公司,解决剩余劳力600多人,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凭借市场项目助动力。充分发挥城中村、城郊村区位优势,依托商业圈,采取集体领办、土地入股、联合开发等形式,兴办专业市场、标准厂房、商业门面、仓储中心等物业项目,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鼓励村民成立家政公司、物业公司、便民服务店等服务组织,为市民提供家政、便民以及产品推销、餐饮、保洁等有偿服务,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赢。新旺乡、马军营乡、水泊寺乡等乡镇的城中村,建起以百盛商厦、东信广场为中心的城市商业圈,以居然之家、现代家居城为中心的家居建材商务圈,以庞大汽车文化广场、阳光车城为中心的汽车集中交易服务圈,以康圆果蔬、振华货栈为中心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圈,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多万元。

  创新经营方式显活力。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为契机,把不合法承包出去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收回来,建立健全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遵循市场规律,对集体资源性和经营性资产,明晰产权归属,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实现增值。高山镇、云冈镇、鸦儿崖乡等乡镇,全面实行“山上发展产业、山下保障就业、支部服务民生、党员服务群众”的服务形式,采煤沉陷区大量无法耕种的集体土地资源,鼓励集约化经营,以“集体出地,企业出资”的方式,兴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高山-云冈片区50万千瓦发电,增加了集体和村民收入。

来源:山西经济网 文:杨晓明 孙明月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