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境外媒体境外媒体

小微企像隻羊 常被「剪毛带刮皮」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高忠 发布时间:2015/2/12 9:52:49


■内地许多「小微」企业仍面临严重的税费问题。

山西太原税费猛於虎 税管员每月等「上供」

香港文匯报讯(记者 高忠 太原报道)「我一单10万元生意,国税收6,000元(人民币,下同),地税收17,500元,还要缴纳残疾人保障金、城市建设费、教育附加费、文化事业建设费、房租水电、人员工资、五险一金,最后落在我企业裡也就一万元。表面上讲,要扶植小微企业、支持文化產业,减少税负,税是减少了,『费』更多了。我现在感觉企业像隻羊,常常被『剪毛带刮皮』」。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个仅有20人的「小微」文化企业老闆黄先生说。

据悉,一些小微老闆反映,「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很严峻,几乎没听说过不偷税的。传媒企业的梅先生说,「小微」企业不比大企业给国家纳税多,所以待遇也不同。就是资金再困难,也不能缓交一分钱的税,没商量。

企业「上供」买平安

黄先生称:「不仅如此,企业还要给『国税』、『地税』的两个税务专管员『上供』,一个税管员平均管理几十家企业。每家企业每个月都要给300至500元不等的『好处』。若你两月不理他,他就会打电话找你『聊聊』,或者『看看账』。一些国家优惠政策全凭税管员掌握,随意性相当大。」

至於企业為什麼要给税管员「上供」,梅先生表示,「由於税费负担重,企业不得不在税收方面进行避税,但我这个避税是被逼的。文化企业不是商业企业,没有进货费用可抵扣,我装修工间的成本都不给算,电视文化企业投资大,设备更新周期短,员工成本高,智力劳动不太容易直观量化。你不给他『上供』,他就查你账。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平安。做个企业,狼叼狗啃的事,麻烦多呢。」

购发票冲账避税

据悉,一些「小微」企业為缩减成本和税收压力,往往採取购买发票冲账的做法。市场上及手机信息上,时常可见卖发票和代开发票的内容。

2013年,是黄先生的企业效益最好的一年,这得益於一个企业圈子裡的「恩人」。黄先生说与这个「恩人」从未谋面,只是电话联繫。2013年,黄先生在他那裡开了大约100万的发票来充抵成本,付费0.8%也就是8,000元,这就為企业节省了大约24万元的税费。

至於发票的真偽,黄先生说:「发票绝对是真的,他把你想开的发票种类及金额开好,发票寄给你,你在网上核查,没问题了,你就付款。如果不付款,他居然能在网上核销了这张票,变成废票。每月报税时,税管员对这种票根本不看,说明这是他们国税系统的,能全国范围卖这种票,并能核销,疑是税务总局的人才能做到」。

黄先生续称,自去年开始,就再也联繫不上这位「恩人」了,可能与反腐败有关吧,害怕了,今年的收入又寥寥无几了。

一些「小微」企业的老闆表示,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和责任,作為纳税人,觉得很光荣,但是,企业现在最大的负担就是税费问题,比公司养人的成本高出太多,苦不堪言。黄先生说:「我在想,什麼时候税收比养人的开支少,『小微』企业就有希望发展好了,期待能出台更有利的政策支持,让中国『小微』企业走得更远。」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实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佔企业总数的76.57%,但仅一成「小微」企业实现快速增长,中国「小微」企业為国内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50%的税收,但仅获20%的贷款。而在税收方面,為扶植「小微」企业发展,国家税务总局虽然发佈了2014年第23号《关於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徵收企业所得税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但在一些地区仍未有效落实。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