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现场,大型工程车辆正在进行紧张地作业

桥头街对面的商铺正在拆迁
3月15日,太原市启动五一路拓宽改造工程,作为2016年重点工程,得到区政府、街道办、社区、各管线单位、施工方等多方协同配合,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开展。
工程前期,道路沿线拆迁任务艰巨;施工进场,各管线单位全力配合敷设管道,为施工赢取更多时间;施工期间,通过采取科学工艺,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
道路开通前夕,记者深入巨轮街道办事处、太原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城市建设拆迁中心进行采访,挖掘道路改造背后的故事。
A 自来水管线
68天完成广场至胜利街段的全部敷设
“五一路原有的供水管线年代久远,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太原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基建处副处长刘佩璋介绍,1994年公司曾对五一路路西管道进行了部分地段改造,至今已20余年。以五一路道路改造为契机,公司将原有供水管线进行了彻底改造。
“根据十多年的工作经验,管线敷设至少要在交工前20天完成,给路面铺沥青、绿化留下时间,这样算下来,我们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施工方山西太水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二分公司经理时炜杰说,工期紧、难度大,这是头一次。
五一路沿线共有29个小路口,道路狭窄、地下水位高、土质繁杂,成为管道敷设的难点。“5月9日,当我们来到精营南横街口时,没想到这个小巷口的地下竟然有9条现状管线。”时炜杰说,再想把直径600毫米的自来水管道穿插进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遇到这种情况,大伙都会集思广益,管道不论上翻或是下穿,总会被合理地敷设在地下。时炜杰介绍,为了保障其它地下管线不受影响,保障居民正常用水,工作人员当天查看路口管线情况,当天制定敷设方案,准备施工材料,管道敷设……一套程序下来,这个路口仅用3天时间完成了敷设。
与小路口管道敷设难度不相上下,在胜利街这样大的十字路口施工,同样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五一路拓宽改造,胜利街口没有实施全封闭,十字路口北半幅保持正常通行。”时炜杰说,这里需要敷设4条井字形管线,工程难点集中在北半幅。为不影响交通,施工只能安排在晚上11点以后,早晨6点以前,第二天再用钢板等恢复路面。从5月18日开始到20日,3天时间施工人员完成了北半幅作业,一个星期完成了胜利街口作业。
对于自来水管道工程,除进行管道的建新废旧,管道抢修工程量也非常大。根据统计,五一路道路施工期间,太原供水集团公司共受理248次管道抢修作业。
有一次,凌晨1点多突然接到坝陵北街附近自来水管道破裂的消息。“现场查看,抢修部分正好涉及旧的管道,配换的零件太稀缺,为此我们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在全市范围找配件,一路人马在现场挖工作坑,清理淤泥。”时炜杰介绍,凌晨3点配件找到,早晨6点该区域恢复正常供水。
“自来水管道在日常生活和道路施工中都非常重要。当时五一路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桩机施工,需要大量用水,管道及时抢修保证工程顺利推进。”时炜杰说,抢修作业只有七八个人,大伙持续工作24小时,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他们没有抱怨,也从不讲条件。
“从3月23日进场到5月31日,只用68天完成五一路广场至胜利街段自来水管道的全部敷设。”太原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基建处刘津平介绍,此次供水管道的敷设主要集中在五一路道路两侧,路西为输水管道,路东为配水管道,全部更新为管径DN600、DN900的球墨铸铁管道。这种材质的管道韧性强、耐腐蚀,可承受11公斤的压力,使用寿命长达70年,工程累计投资约2000余万元。
B 道路施工
不眠夜大伙齐心合力解难题
“从进场施工开始,工地每天都是24小时作业,工人实行轮班制。”太原市城市建设拆迁中心主任王恩山介绍,施工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需要处理,其中,五一路上跨府东街的高架桥,在进行路中间的吊梁作业时,让大伙经历了一次心急如焚的不眠夜。
按照预定计划,5月22日当晚将实施五一路、府东街十字路口高架桥最大一跨钢箱梁吊装,跨幅达到60米。据悉,一片钢箱梁重约50多吨,需要两台吊车的配合作业,每一片大约需要耗时1个多小时才能安装好。
提前在十字路口搭好支架,向交警部门递交夜间临时封路申请,前期工作都已准备就绪,等待装载钢箱梁的大型拖车到位就能施工。“我们突然得知,装载钢箱梁的货车在河北境内发生了故障,施工日期只能顺延到5月23日夜晚。”王恩山说,可就在23日下午,当货车进入我省高速入口时,由于货车超长超重,需要省一级主管部门批准才能驶入,当时临近下班,这一紧急情况让前后方的所有人都骤然紧张起来。
施工方、业主单位、市住建委的领导们当即联系,希望能特事特办,让货车尽快到达施工现场。当晚8时许,货车驶向省道。货车在行驶7个多小时后进入太原。在等待前方货车的同时,施工现场其他工程有序推进,准备吊装钢箱梁的工人安排到桥梁两端进行焊接作业,清理出来的吊装场地开始摊铺水稳层等。5月24日晚9时许,道路实施封闭,工程如期完成。
通过改进施工工艺、科学安排工序,五一路拓宽工程得以快速进行。与此同时,每一处的施工细节也在追求精益求精。
在北中环街下穿通道处,为使挡墙与大理石栏杆完美结合,中间的施工缝需要用水泥填充。施工中,难免会有水泥黏在大理石上影响美观。此外,挡墙与大理石中间的缝隙要形成一条直直的线,在用胶带拉线施工完成后,胶带内侧的胶有时会留在大理石上,风一吹,石面上也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杂物。“为了打造五一路精品工程,我们专门购买了五箱钢丝球,100多人同时清理。”山西盛玖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海龙介绍,700多米刷完,工人手里的钢丝球最后只剩下小小的一点儿。
作为第三标段的项目负责人,张海龙的身体经常处于透支状态,沟通施工事宜、处理现场问题,电话24小时不断,嗓子哑了他仍坚守在一线;身体扛不住去输液,一个电话,他拔掉输液针立即赶赴现场;缺席女儿的家长会,他深感愧疚。“这就是我们筑路人,只是希望通过自己踏实的工作,按时、保质完成道路建设,尽快让市民享受到便捷的道路。”张海龙说。
C 房屋拆迁
3月15日前巨轮街道沿线居民全部签订协议
五一路拓宽改造工程拆迁分别涉及迎泽区和杏花岭区,其中,杏花岭区拆迁量最大,拆迁范围涉及巨轮街道办事处、杏花岭街道办事处等4个街道办事处,有14个社区。“巨轮街道办事处承担五一路道路沿线和小北关棚户区居民拆迁,拆迁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巨轮街道办事处主任渠传强介绍,从2月25日启动拆迁,在居民的配合下,为道路施工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起初,贴在墙上的搬迁通知会被撕下。到后来,有居民开始打问政策。再到后来,居民主动了解政策,从不理解到理解,居民被工作人员的耐心所感动,陆续签下搬迁协议。“这里的居民确实困难,我们也会站在居民的角度为大家讲政策。”巨轮街道办事处拆迁2组组长张有生说,他负责200多户拆迁,每天早晨8点开始挨家挨户走一遍,经常忙到晚上10点以后。
有一户人家,三代人同住一院,父母平均年龄在85岁左右,大儿子就是不同意搬迁,希望自己的相关证明可以得到多一些的补偿。“这个证明不在政策范围,大儿子又做不通工作,我们只好跟他的父母沟通。”张有生说,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流,父母做通了大儿子的思想工作。
这就是拆迁组工作的一个缩影,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家庭一个情况,需要根据不同家庭进行相应的沟通技巧。“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就是身体再硬朗也受不了。”拆迁5组组长王正南说,5个组长都病过一轮,随身带药,输液不停地接电话都是常事。
正因为工作人员的耐心、细致,巨轮街道办事处拆迁得以顺利开展。巨轮街道道路沿线居民,在3月15日前全部签订了拆迁协议。“我们几乎不在办公室,有一天回来,看到自己办公室里突然挂着一面锦旗,‘耐心诚恳为民办事’,落款拆迁户张贵钦,可是我的名字写错了。”拆迁1组组长赵晓勇说,三个字只有姓写对了,他哈哈一笑。
这位深得人心的赵晓勇,每天热忱地服务着居民,而对于家人,他总有说不出的愧疚。“女儿今年高二,我只负责接送,肯定保证在7:10将孩子送到学校,但接孩子却经常没有点儿。”赵晓勇说,女儿也特别懂事,理解自己的工作,晚上9:45下课,如果爸爸没来接自己,她总会给爸爸打个电话,问下接自己的时间,然后乖乖地在学校附近的麦当劳学习。
妻子的理解,女儿的乖巧,居民的锦旗、表扬信,让赵晓勇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采写本报记者 李晶
摄影本报记者 钟清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