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记者从太原市政府获悉,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已下达,环保、交通、公安等十余家单位领到了政府确定的12项大气污染重点任务。年底前,黄标车及老旧车要淘汰6400辆;采暖期,主城区重污染企业限产20%。
今年,太原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全面淘汰燃煤锅炉,年底前,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市政府规定,禁燃区面积不得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80%;进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年底前,电力行业新建120万千瓦机组脱硝工程完工,同时完成60万千瓦机组除尘改造。采暖期,太原市主城区重污染企业限产20%;加强扬尘整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要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工作,施工现场道路应硬化;渣土运输车辆要全部采取密闭措施,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大型煤堆、料堆要全部实现封闭存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将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同时淘汰黄标车。今年,黄标车及老旧车要淘汰6400辆,淘汰182辆柴油公交车。
年底前,不再审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化、电石、铁合金等新增产能项目。新建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业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与此同时,环保部门将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相关新闻
三年实现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
将构建“八源一网”的供热格局,解决热源不足困境,形成安全稳定的供热管网
日前,记者从太原市供热中心了解到,太原市将构建“八源一网”的供热格局,解决热源不足困境,形成安全稳定的供热管网,确保在三年内实现清洁能源供热的全覆盖。“今年起,太原将构建‘八源一网’的供热格局,解决热源不足困境。”太原市供热中心人士表示,由于太原每年新增新建建筑数百万平方米,加上新纳入集中供热的既有建筑,热源保证是基本实现供暖的前提。但现有的热源厂、热电厂等早已是超负荷运作,难以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今年,太原市热力公司在加快扩网建设的前提下,投入近2亿元,对4个热源厂、720座热力站、500余公里一次网、2万多台套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维护、检修和改造。针对八大热源满负荷、超负荷运行和大部分管网老化的情况,热力公司实施了不同热网系统联网切换。
今年,供太钢冷凝热回收工程、瑞光热电厂余热利用改造工程、太原第二热电厂七期扩建的余热利用项目已基本完工,实现供热能力1570万平方米,完成了今年热源新增任务。在热源建设上,目前太原一电厂已初步确定新址,正在进行搬迁准备及供热方案的制订。此外,嘉节燃气热电厂项目目前进度为91.5%。华能燃气热电厂已开工,古交兴能电厂、华能热电厂正进行方案论证等前期工作。
此外,按照工期要求,古交发电厂向市区供热一期工程将于2015年11月1日前竣工,预计市区将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0万平方米,是太原第一热电厂和太原第二热电厂目前供热总面积的1.25倍。这意味着,市区现存的近1000台区域供热锅炉以及城中村2万台土小锅炉有了替代的清洁型热源,同时为启动一电厂的搬迁创造实质性条件。目前,古交至太原38公里供热长输管线及中继能源站环评、能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已编制完成,预可研报告已获省发改委批复,隧道段正在公开招标,即将开工建设。(记者 赵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