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不少市民都有同感:路旁枝头频见鸟儿飞,尤其在汾河景区及市区各个公园内,总能在枝头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小鸟,甚至一些濒临绝迹的、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珍稀鸟类也在我市出现了。
鸟类数量的变化是城区环境的“指示剂”,环境好了,自然吸引鸟类。有专家表示,食物、水、隐蔽处,人为干扰少,这些是鸟类安居乐业的首要因素。如今的太原,绿地多了、花坛多了、公园多了、水域多了,市民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也明显增强。林鸟择树而栖,林子大了,鸟自然就多了,这就是城市环境改善的最好见证。
回首近5年来我市园林绿化走过的路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太原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园林绿化也是硕果累累:城市绿量显著增加,绿化“三项基本指标”大幅增长。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突破60%,实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为努力创建宜居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树是一棵一棵栽出来的,公园是一个一个建起来的,绿地是一片一片植出来的。同样,越来越多的候鸟来太原越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城市环境的改善,也不能一蹴而就。在这背后,是“右玉精神”在我市的发扬光大,我市做到了“三为”。一是“为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为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虚不躁,不哗众取宠,不做表面文章,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三是“为久”,坚持登高望远,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下去。
越来越多的候鸟来太原越冬,固然欣喜,但让太原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五城联创”进程中,相关单位应把责任放在首位,把干事放在要处,分工不分家,人人有担当,步调一致、协同并进。相信,在“十三五”期间,经过全市上下的攻坚克难、齐心协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太原的城市将更美,百姓将更幸福。大吕
责编: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