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太原媒体太原媒体

民营区:建设小微产业园 实现集聚发展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冯嘉铭 发布时间:2016/3/11 10:25:26

眼下,太原民营经济开发区工业新区小微企业产业园成了最繁忙的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吊装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焊接工在钢架结构的框架上把焊接棒对准了钢筋笼,“呲”的一声,火花四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铁锈的味道。连日来,尽管气温很低,但无论是哪个工种,建设者们仍在苦干实干,默默奉献着。项目负责人赵之渊介绍,小微企业产业园项目工程总用地面积385.95亩、总投资8个多亿,目前,建设项目已投资2500万元的一期工程在民营区管委会和施工方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中,5月底将全部完成。二期工程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三期工程建设正在进行现场勘查及设计工作,计划2年内建成。

实现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

小微企业面对各种新旧挑战,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何解决制约因素,成为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民营区管委会认为,建小微企业产业园,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要突破工业园区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扶持政策、行政服务、发展方式、商业配套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形成一流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体系,着力解决在小微企业当中存在的服务难、发展难、处境难问题。

据了解,园区将建成统一的标准厂房,为投资办厂的小微企业提供完备的生产、生活和经营场所,企业带来的设备,直接在标准厂房园区内安装完善,很快就可投入生产经营,减少了基本建设繁杂的审批及建设程序。通过修建标准厂房,为外来办厂投资者搭建平台,是推动招商引资活动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已经有十几家企业有意向入驻园区,等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会有更多企业入驻。届时,产业园也需要大批的劳务人员和技术工人,经初步测算,按每20平方米面积可提供1个职位,可容纳15060个就业岗位。可解决周边地区城镇无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目前,民营区工业新区内入驻的企业有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科技大中型企业,民营区将有针对性地引入可服务这些大中型企业的小微企业入驻产业园,让小微企业成为大中型企业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供应商,通过大企业与小微企业的协作配套,优势互补,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入驻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实现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

最终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集群

针对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从去年初开始,民营区管委会着手谋划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经过大量的调研论证,提出了建设“小微企业产业园”的创新思路,就是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发展优势,结合园区特点、地域优势,以“小微企业产业园”为平台,集中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软、硬件发展环境。

作为太原民营区工业新区的“园中园”,该产业园周边交通方便,水电暖等基础配套设施供应齐全,优势明显,具有得天独厚的工业发展基础。民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小微企业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将周边地区小型微型企业高度地集成在一起,并对园区实施统一管理,为入驻企业提供研发中心、物业保障服务、园区窗口服务、金融服务体系、信息平台服务、咨询培训服务、人才招募服务等,使得园区从单一生产型向多样型、舒适型、综合型发展,着眼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需要,最终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集聚水平较高、服务功能完善的产业集群。”小微企业产业园属于工业新区内的大型产业园中的一个,在服务创新上,以小微企业产业园为载体,为小微企业提供集中服务、专业服务和个性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在专业服务上,将引导金融、咨询、会计、法律等各种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向园区聚集,规范政府行政审批等各项事项向园区聚集,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在个性服务上,将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量身定做个性化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最终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集聚水平较高、服务功能完善的产业集群。

目前,工业新区已基本形成了配套先进的基础设施环境、特色鲜明的建设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法制环境。工业新区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已成为投资成本较低、收益较高、吸引力较强的区域,对山西省和太原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责编: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