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娄烦县委书记薛东晓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及“三十五”期间娄烦发展思路。
薛东晓说,从娄烦县形势分析,作为省城水源保护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明显的有利条件和政策优势。“十三五”期间,娄烦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全局,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把扶贫攻坚纳入全县总体发展战略,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讲实效。
薛东晓说,娄烦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动力不足、空间狭小,必须用创新的理念破解资本、土地、人才等制约瓶颈,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
“十三五”期间,娄烦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紧紧围绕一产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一批设施蔬菜基地、标准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干鲜果、小杂粮和中药材基地,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特色农业,形成特色产业。按照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的部署,抓住娄烦马铃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机遇,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特别的气候条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扶持马铃薯种薯基地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建设马铃薯深加工龙头企业项目,促进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小杂粮和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10万亩和3万亩以上。利用关闭的小选矿厂发展家庭牧场,提升养猪、养牛、养鸡的规模和档次。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前提下,推动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鼓励扶持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开发,构建集加工型、科技型、多元型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
基于现有工业规模和布局,从娄烦县工业恢复性增长的实际出发,强化服务保重点,盘活存量抓技改,培育增量占高点。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煤铁产业,大力培育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非煤产业,逐步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新兴接替产业为先导、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为支撑的产业格局。着力推进娄烦县工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走出一条具有娄烦特色的工业振兴之路。
责编: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