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太原媒体太原媒体

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全力实施三大服务 我市努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上)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7/4 11:23:19

发展民营经济、服务民营企业,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近日从市中小企业局了解到,自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召开以来,我市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全力实施专项服务、精准服务、贴身服务,真正把功夫下在推进创新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健康发展上。

拓展发展空间  推进创新发展

    发展空间不足,是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市已跻身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行列。三年示范期内,国家给予9亿元的资金扶持,市政府按照1∶1.3的模式,配套近12亿元,省财政还奖励1.3亿元,按照各县(市、区)、开发区资金配比模式,示范期内县(市、区)配套资金达15亿元以上,从而形成38亿元的资金支持规模,支持力度前所未有。通过资金链带动创业链、创业链带动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做到链链相扣,推动经济链创新发展。

实行“非禁即入”  推进全面发展

    我市多措并举,破解准入难题,进一步开放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文化旅游等领域,实行“非禁即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产业空间,推进民营经济全面发展。

    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以来,新发展企业12803户,合计发放“三证合一”执照23611户;全面实行“网上登记”,面向全社会推广“网上登记”新模式,解决登记注册难题;放宽经营场(住)所登记,推行商务服务公司集群注册登记,截至2015年底,我市此类商务服务公司共计46家,入驻企业突破1500余户,创造就业岗位5万余个,有效打通“一址多照”“居改商”等注册登记中遭遇的“肠梗阻”。通过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凡涉及小微企业注册的工商、质监、国土、规划、公安等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依法依规下放到县(市、区)和开发区;进一步压缩进驻审批服务事项办理环节时限;探索推行网上审批,目前已有10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申办,170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咨询预审。

产业优化升级  推进协调发展

    为破解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失衡难题,我市按照“推进一产、提升二产、发展三产”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民营经济协调发展。

    做大做强醋产业,依托“山西老陈醋”品牌优势,加大醋产业生产研发、宣传推广和品牌维护,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我市醋产业实现了产量、产值、营业收入、利润和上缴税金“五增长”。大力实施“百园兴农”战略,延伸产业链条,引进宝迪、九牛、菲尔蒙酒庄等项目,实现大项目引领。做优做美旅游产业,不断提升“唐风晋韵·锦绣太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核心景区建设和保护工程,发展太化工业遗址创意文化产业园,形成历史文化名城的产业支撑;推进“互联网+旅游”新模式。做好做实养老产业,全市新建城市社区老年服务中心1个,城乡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09个,累计投入4.7亿元。

创新融资模式  推进健康发展

    我市积极创新融资模式,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市级“助保贷”累计为399户中小微企业解决银行贷款14.43亿元,市、县两级共为493户企业放贷22.2亿元,省财政先后奖励我市“助保贷”6200万元。

    抓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筹建晋商银行科技支行,开展“租赁贷”业务,以政府商业资产为依托,融资将达100亿元以上。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目前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9家,占到全省总数的50%,“新三板”挂牌企业24家,占到全省总数的65%,培育374家企业在地方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

    在抓各类融资体系建设方面,我市推动“助保贷”融资模式创新,安排1.4亿元切块资金,县区配套2.2亿元,撬动金融机构36亿元,用于小微企业融资;安排2000万元,用于担保行业风险分散及担保体系建设;安排1000万元设立“助保贷”应急周转保障资金,3年撬动民间资本6000万元,用于向通过“助保贷”类产品获得贷款、经营状况良好、到达还贷期限但暂时还贷困难的企业提供资金应急周转;安排1000万元“互联网金融发展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安排2000万元“小微企业创业基金”,用于新兴的、发展潜力大但缺乏资金的初创小微企业;安排1000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基准利率贴息资金”,对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贷款贴息。

 本报记者 冯嘉铭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