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太原媒体太原媒体

美了圪梁梁 鼓了倒插插 ——阳曲县上安村“乡村旅游+扶贫脱贫”之路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7/11 15:32:00

天欲下雨,沟壑环抱的阳曲县黄寨镇上安村,并没有城里降水前的那般憋闷,反倒显得更加清凉。

   闲坐在经过改造的农乡院落,品尝用薰衣草泡的清茶;徜徉于村边大片大片的薰衣草花圃……游人感受到的是恬静,还有几分幽雅。

   “先有上安村,后有狼孟城(今黄寨镇)。”村里人说,相传大禹治水在这里弃舟上岸,故得名“上岸村”,后改为上安村。“村里村外七沟八壑,就是因为千百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村里人的种种说法,不知确否。

   沟壑纵横倒是真真切切。过去,村里人峁上沟里四处忙活,种玉米、种谷子,土里刨食,靠天吃饭。这个54户、158人的小自然村,最多时竟有143人为贫困人口。曾经当过村干部的张富成老汉说:“咳!以前咱没有来钱处。”

    而今,上安村的贫困人口已减少到5户15人,还被评为全省的“最美旅游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村民小组长张利军说:“村子的巨变,源于山西青草坡生态农业公司在这里创办的青草坡乡村庄园。”这家公司已租赁村里的土地215亩,租赁闲置院落12处。已改造的5个院落保留了原来的土坯墙、青砖墙,但院里屋内却明显呈现南风北韵两种风格:有的院子墙根处一溜嫩竹,大树下添了鱼池、草坪,就连土墙上也挂了不少盆花;有的则是原汁原味的窑洞、土炕……供游客各取所好。公司总经理臧志凌介绍道:“去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今年的目标是8万人。”

   这便是村民的“来钱处”。在青草坡乡村庄园的建设和经营中,黄寨镇、村里和企业贯彻扶贫和脱贫的要求,雇工、租房、租地均优先考虑贫困户,探索出“三金”促脱贫的扶贫模式——房屋土地挣租金、上班打工挣薪金、旅游服务挣现金。

   村边草地里,张富成老汉领着一群城里的孩子放羊。老汉笑眯眯地教着:“别让羊儿啃露水草,要到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吃那太阳晒过的蔫筋草,羊儿才能上膘,还不得病。”孩子们都穿着白袄袄、红裤裤,头上扎着白毛巾,真有点小羊倌的架势。羊是老汉自己养的和帮别人放的,孩子们的这身装束是公司提供的。在村党支部和企业的带领下,贫困户的观念悄然改变,5个贫困户中已有4家参与了这个“都市放羊娃”特色旅游项目。村民高晋红办起了家庭旅馆,顾巨峰建成了葡萄采摘园。这些天,村民小组长张利军忙前忙后,村里新建的旅游项目——水上乐园就要开业了。

   “村里的来钱处越来越多,说到底是国家扶贫脱贫的政策好,美了村里的圪梁梁,鼓了俺们的倒插插(当地人管衣兜叫做“倒插插”)。”嘿!这老汉不愧是村里的“老干部”,这话,讲得来劲、提气。

   村前屋后转一圈,红砖道上不见一片纸屑、一个烟头。置身其中,游客的兴致想必更好。村干部介绍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上安村的人均收入已由以前的1500元提高到去年的7182元,今年肯定全部脱贫。不仅如此,公司还陆续投入460万元,对村子实施净化、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旅游产业水平的循环发展之路。村民收入高了,生活习惯也变了。这些年,环村绿化栽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原本担心花花草草会被羊儿糟害,没想到养羊户放羊时都尽量绕着走。

   曾经穷困的上安村,现如今这样的新鲜事一桩连一桩——今年,村里还要举办“我是最美上安人”评选活动。脱贫路上,上安人不仅让农家院落变成吸引城里游客的风景,还要让文明乡风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

本报记者 樊洪 李杰华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