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投资机构需要寻找好项目,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堵无形的墙。刚刚落幕的第二届太原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就是推倒这堵墙的动力,15个优秀创业项目通过比赛脱颖而出,分为正式创业类项目和意向创业类项目,其各自的一等奖均获得5万元奖励资金,并有望获得投资。其实,参加比赛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得到创业导师辅导、获取最新政策支持、获得投融资都是创业者们需要的。收获的不仅仅是投资
高性能抗菌防霉材料项目是本次比赛的意向创业类项目金奖。该项目致力于增强材料的抗菌性,让生活更加健康、清洁。产品可以做成保鲜膜、保鲜盒,用于储存水果、蔬菜。不同于以往的保鲜材料,它通过释放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抑制微生物的产生,从而达到产品的保鲜,而不是单纯地通过低温来抑菌,更不用添加防腐剂。该产品在儿童餐具、玩具市场也有广阔前景,可以添加在制作玩具的塑料中,通过释放微量元素,杀灭儿童餐具、玩具表面的细菌。“决赛现场就有不少投资人对项目感兴趣,比赛结束后,已有一些投资者进一步表达了投资意向。”该项目的负责人曹翔宇表示,对参赛者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投资机构的关注,还收获了创业导师、专家对技术、市场、团队、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使创业者的发展思路更为清晰。“如果以前是埋头拉车,现在就是抬头看路了。”曹翔宇补充说。
正大金洲管理技术中心首席管理专家、山西省青年创业指导专家、山西青创投资咨询公司董事杨文平是本此大赛的评委,也是一名投资者。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参赛项目提出建议,参赛人员应该进一步加强经济学和管理方面的学习,对项目的整体把握、风险的设置、投资后的回报率及和投资者构建怎样的关系等方面都应是项目负责人考虑到的。决赛现场,他发现有不少参赛者能够对自己的产品、技术讲半个小时,但当问及如果投资3000万元,能为投资者带来多少回报时,项目负责人竟回答不上来。“通过参加大赛,接受创业导师的辅导、培训,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短板。”杨文平说。重在营造创业创新氛围
创业青年启智勇也是本次大赛的受益者。5月的一天,他偶然经过迎泽区赛场,看到许多年轻人正激情满怀地介绍着自己的项目,专家们耐心细致地指导,他心里的欢喜和惆怅一齐涌上来,欢喜的是,自己目前也在创业,这个比赛恰逢其时;惆怅的是,自己并没有报名参加这次比赛。于是,启智勇赶忙与组织人员沟通,表示想现在报名参赛。在提交过商业计划书及相关材料后,启智勇也搭上了这趟比赛快车,虽然没有在决赛中获奖,但在参赛的过程中,他得到了创业导师的辅导、点评,他的参赛项目已经被推荐参与省级的相关创业比赛。
“这个比赛就是一个平台,把好的创业项目集中推向社会,让参赛者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团市委副书记杜志强表示。作为本次比赛主办方之一的团市委,从4月份就开始筹备,深入10个县(市、区)宣传发动,力争让每一位创业青年知晓,最终有213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区县比赛,选手培训,市级初赛、复赛、决赛等程序,7月21日最终评选出获奖项目。随后,团市委将组织获奖者到高校、创业中心等创业青年集中的地方开展创业分享会,开展创客交流分享会,导师面对面创业沙龙,并赴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进行观摩学习、项目推介。“我们希望为广大青年构筑开放、竞争、合作的社会化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我市目前的创业政策,为青年一站式提供创业各阶段的咨询和服务,并在企业入驻孵化基地、融资等方面提供服务,让想创业的青年能创业、创成业,在全社会营造鼓励青年创新创业的氛围。”杜志强说。
本报记者胡引平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