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太原媒体太原媒体

我市汾河治理美化三期工程将全面展开 全长十二公里分为娱乐、文化和生态三大主题段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8/24 11:32:00

备受市民关注的汾河景区扩容建设有了最新进展,8月23日,市汾河景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汛期结束后,9月初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三期工程建设将全面展开。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让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是我市开展城市建设遵循的重要原则。汾河景区,作为市委、市政府改善太原城市缺水少绿状况,提高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质量而实施的一项环境综合整治系统工程,已成为我市一张靓丽名片,为太原对外展示形象,服务市民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1998年首期工程正式开工以来,经过10余年的治理建设,汾河景区形成了北起柴村桥,南至祥云桥,总计20.5公里长的市中心文化长廊。包括柴村桥至胜利桥7公里长的人工湿地,胜利桥至祥云桥13.5公里长的蓄水工程。   

在近10平方公里面积的景区范围内,共种植树木花卉等各类品种230余种,各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40多万株,色块、草坪、地被植物、水生植物面积270多万平方米,再加上600万平方米面积水面,等于为太原城区市民人均增加绿地、湿地面积3平方米。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中心,形成如此规模的绿色走廊,对防洪排涝、净化空气、消除水体污染、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均产生了重要作用。据观测,汾河景区周边区域,夏季最高气温比其它区域低3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提高10至20%。   

汾河景区还满足了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两岸带状绿化平台上分布着近50个各具特点景观景点。沿汾河西岸布设的广场和景点,反映了如诗如画的绿岛美景、历史悠久的三晋文脉、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和活力四溢的体育健身场景,以及水草丰茂的原始形态。沿汾河东岸布设的景观景点漫步,可领略到现代文明与历史底蕴、悠久文化与优美景观的完美结合。   

正因如此,汾河景区扩容成为许多市民的愿望。按照规划,汾河景区柴村桥至中北大学段将建设10公里长的湿地公园,祥云桥至迎宾路将建设12公里长的蓄水工程。届时,汾河景区将形成纵贯太原南北市区42.5公里长的绿色景观长廊。三大主题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三期工程,北起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二期南延工程末端(祥云桥南500米),南至晋祠迎宾路南2000米,全长约12公里。   

纽约中央公园南北长约4023米,东西宽约805米,总面积34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自然景观之一,被称为纽约的后花园。汾河治理美化三期工程景观建设面积约174.86万平方米,蓄水面积440万平方米,二者相加面积约610万平方米,面积接近两个纽约中央公园。   

按照规划,汾河三期景观总体分为三大主题段:滨水娱乐段、滨水文化段和滨水生态段。   

滨水娱乐段,为市民提供户外休闲健身的场所,设置有滨水慢跑道,西岸与奥体中心相邻,设有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沙滩排球场、多功能健身场地等运动项目。东西两岸有跨河人行景观桥衔接,以提升两岸的互动性。   

滨水文化段,沿岸设计了地理广场、游船码头、亲水平台、休闲花园等。西岸与晋阳古城相邻,有星象广场、晋文化园、剪纸艺术广场、龙纹屏境等。   

滨水生态段,以汾河两岸本真的生态面貌为基础,结合生态恢复及景观提升相结合的理念,力求以最小程度的人工痕迹,为市民保留一份自然质朴的湿地乐园。   

汾河三期景观规划设计东、西两岸平均宽度约146米(不含河道水域),设计遵循“海绵城市”指导思想,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亲和统一”的原则。距主城区约15分钟车程,适宜周末家庭休闲出游,互动放松。湿地群落高效稳定的生态自净功能,保证了其丰富的物种资源和洁净的自然环境,身处其中容易忘却城市的嘈杂与烦躁,身心得到放松。

本报记者陈剑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