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作为今年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项目,由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心组织实施的21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现已全线铺开。记者8月25日从该中心了解到,东仓巷等14条背街小巷的建设改造工程已开工,其余7条街巷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预计11月底,全部改造工程将完工。
此次背街小巷改造,架空线缆将全部入地,空中“蜘蛛网”将消除。根据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线缆整治总体计划,我市以中环以内、河西地区以及小店片区、迎新片区、晋祠片区、柴村片区存在架空线缆的道路作为治理重点,年底前完成100公里道路通信线缆入地,涉及百余条道路。
实现雨污分流,消除路面积水,也成为此次背街小巷建设改造的重要任务。“此次改造中,在实现雨污分流的基础上,雨污水管线的直径比原先增大了一倍。”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城坊东街、坝陵南街、小东门街等街巷,还将建设雨水方涵,排水能力远超雨水管线。
管网老旧问题,将在此次背街小巷改造中得到彻底解决。不少市民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供暖期旱西关等道路上井盖会冒热气?据了解,这主要是因为地下热力管线保温层腐化,造成热量散失。改造中,21条背街小巷的水、电、气、暖等地下管线将一并铺设到位。原先没有供热管线的街巷,此次改造中将接入供热管线,让周边居民享受到热源,这些街巷包括坝陵南街、东仓巷、三给街北侧道路(未命名)、鱼池街、精营东二道街、精营南横街、精营西边街等。
背街小巷,被称为“城市毛细血管”。此次改造后,21条背街小巷路口将尽可能加宽,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路面坑坑洼洼问题也将得到解决。据了解,这些背街小巷的结构层普遍为20厘米至30厘米,改造后将加厚到50厘米至70厘米,道路承载能力将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的21条背街小巷,集中在老旧城区,尤其是城市北部。这些背街小巷改造完成后,对于确保五一路、府西街周边一带的交通畅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