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网络媒体网络媒体

太原火车站杨静助残扶困12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周亚军 田 强 温 振 发布时间:2016/1/14 9:25:37


    细碎日子,点滴付出


  “杨静在吗?”新年伊始,78岁的孙老专程到太原火车站“改梅助困室”送上一幅书法:“改梅助困解愁颜,杨静服务称典范。终日劳顿心中乐,更为车站增美谈”。

  太原站“改梅助困室”于2003年10月成立,是以全国劳动模范、太原站老职工史改梅名字命名的。杨静是“改梅助困室”带头人,每天忙前忙后照顾的,都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人等困难群体。

  孙老常往返太原、侯马间,身子骨虽硬朗,但年纪大了容易忘事,杨静每次都会将他的行李编号,送上车之后又不忘一遍遍叮嘱。

  去原平的旅客杨祥喜整只右脚上缠满绷带,杨静一路小心送站,到了站台发现他买的是站票。杨祥喜走路都得靠拐杖,没座位怎么行。她马上跑去找列车长郭晋珊帮忙,最终在餐车上安排了个座位。

  “在火车站工作这么多年了,人都认识,我也不怕找人开口。旅客出门不容易,帮忙是应该的。咱多跑一趟,也就少喝杯水的工夫,是举手之劳,但对旅客可不是件小事。”杨静说。

  杨静脸上始终挂着微笑,每天主动将行动不便的旅客迎进助困室,端茶倒水、嘘寒问暖、检票送上火车,帮无座的残疾人在餐车落实个座位,细碎的日子,点滴的付出,永不停歇。

  12年来,杨静先后服务弱势旅客26万人次,光轮椅就用坏了8辆。一些单位听说助困室热心服务残疾人后,捐了几辆新轮椅,可杨静是个“财迷”,舍不得用新的,下了班,大晚上地跑去修补轮胎。

  杨静是个工作狂,一上班什么都忘了,瞅见困难旅客,撇下采访的记者就不管了。同事说,由于忙着接送旅客,杨静到食堂打饭经常是最晚的。每次吃饭,食堂的人总说:“呀,杨静你可来了!”杨静不好意思地说:“去得晚,老耽误人家下班。”

  太原火车站改扩建后的助困室大小翻了一倍,现有30多平方米,摆着几排座椅,还有两张床铺,供困难旅客休息、候车。杨静说,赶上黄金周、节假日,助困室一天要接送照顾600多人。一次值班下来,几乎要“风风火火”跑动30多公里。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杨静成了老年旅客的“闺女”,盲人旅客的“眼睛”,残疾旅客的“拐杖”……杨静性格开朗,笑起来脸上有红晕,“我这个人其实挺傻的,一听到旅客表扬,就特有成就感。”

  2015年12月30日,中央文明办网站发布的“中国好人榜”,杨静榜上有名,被评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赞语


  做好事,未必都要瞄着大事、难事,杨静就为每一个普通人做出了榜样。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