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柏林区民政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入户走访见闻
新华网山西频道4月22日电 (闫婧) 4月15日,淅淅沥沥的小雨没有挡住万柏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走村入户的脚步,区低保中心主任曹丽丽一大早便与化客头街办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九院小区……
“社区爸爸”急群众所急
今年13岁的张雅慧与母亲王三妮相依为命,原居住于化客头乡赛庄村的他们因沉陷区塌陷搬至九院小区,生活艰难到交不起物业费无法用水用电。上不起学的张雅慧只能整日在附近流浪。
化客头街道办事处民政办主任王强得知情况后,迅速履行手续为这户家庭享受到国家的低保政策,同时多方奔走为张雅慧联系入校上学。最终张雅慧进入西苑小学。母亲因精神问题无法参与办理入校手续,王强又带着张雅慧办理了入学的一系列手续,还为她买好书包、本笔等文具。周围群众不禁竖起大拇指,夸赞王强是“社区爸爸”,是真正急群众所急。
“社区干部是我们的贴心人”
63岁的杨志英前些年大儿子因病去世,儿媳改嫁他村,他便承担起照顾两个孙子的重任,同时还要伺候照料83岁的老母亲。去年杨志英的老伴得了胃癌,在医院治疗一年多后离开了人世。接踵而至的变故让杨志英老人几乎失去活下去的动力。但说起家人享受到的医疗、低保等优惠政策,老人抹去泪水,“国家对咱真是不错,我吃着低保,老伴生重病,新农合大病保险出院就给报销,孩子们在学校也有费用减免,社区工作人员倩倩经常来家里,好多报销政策都是她手把手教的”。
杨志英口中的倩倩是化客头街办的民政助理员闫倩茹,上门次数多了,居民们亲切地称她为“倩倩”。干练利落的倩倩熟练地为低保户发放告知书、联系卡,为他们讲解政策,耐心地教群众遇到问题如何使用联系卡。低保户家庭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倩倩却能准确地说出每户家庭的门牌号码,对低保户的具体生活状况更是了然于胸。
临走时,杨志英老人执意留工作人员喝口水,“社区干部是我们的贴心人,没有他们,老百姓真是有难处无处说啊!”
“社区干部给了我生活的信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大虎沟社区的蔚神俊一家原本平静和谐的生活涟漪四起,丈夫薛平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意外残疾,常年瘫痪在床,她本人为贴补家用在小区附近的裁缝店做零工。丈夫每年近两万元的医疗费用和孩子的教育支出常常让这个生活不宽裕的家庭捉襟见肘。
谈起孩子,蔚神俊难忍泪水,“现在生活唯一的期盼就是我的儿子。”就读于太原五中高二年级的薛鹏飞学生成绩优异,懂事的他理解父母难处,从不参加校外的收费补习班,靠着勤奋苦读考上太原五中。
大虎沟社区主任张翠珍因常常来薛家了解生活近况,与蔚神俊已亲如姐妹。她为蔚神俊擦去眼泪,鼓励她向前看,“孩子成绩这么好,薛平的病情两年来一天天好转,一定要有信心,有信心一切都会好的。”蔚神俊说,“是社区干部让我鼓起生活的勇气,是他们给了我生活的信心”。
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太原市万柏林区结合区域主要矛盾、实际问题及前期群众的意见建议,确定了“11163工程”作为活动载体,第一个“1”即综合扶助1000个特殊困难家庭,解决群众生活保底线的问题。近日,万柏林区民政局全局出动分为15个组,对确定的1000余户特殊困难家庭进行100%入户走访。走访中的一个个细节让记者感受到,“与群众贴心”已成为社区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原动力”。
万柏林区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曹丽丽介绍,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区民政局印制了困难家庭入户调查表,将每个家庭的年度重大支出、致贫的主要原因及享受的低保金数额等详细信息收集整理,为下一步展开分项的帮扶救助工作做好前期准备,“社区工作人员对低保家庭的了解和熟悉为区级单位展开救助提供了具体支撑,社区干部‘群众在心、工作在前’的作风也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精准度更强”。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