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中央媒体中央媒体

山西太原:市民佟福存的地下“收藏帝国”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4/1/21 10:35:28

    (电视通稿•国内•社会)(中国网事)山西太原:市民佟福存的地下“收藏帝国”(0:22:16)


    【解说】在山西太原,一个名叫佟福存的人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收藏了几万件的民俗物品。由于只收不卖,大量的藏品摆满了四十多间地下室,构成了一个地下民俗博物馆。


    尽管已经有所耳闻,当记者走进佟福存的地下室时,还是被他数量之多,种类之丰的民俗收藏品所震撼。走在40余间地下室内,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唐代的马灯,宋代的陶器,清代的枕头,民国的瓷老虎玩具以及新中国特定时期的大字报等等,在地下室里实现了历史的碰撞与交融。


    【同期】佟福存


    每个老的东西,都能看到以前的影子,像咱们以前所有老的工艺,传统都流失了。像以前的金匠,像编织这些老人们,这帽子,看了以后特别震撼。从任何一(个)东西上面都能看到以前的人们淳朴,精益求精,又善良又认真,都能体现出来。


    【解说】47岁的佟福存从小就对收藏特别感兴趣。他告诉记者,自己还是个七八岁孩子时,就开始收藏邮票,烟标………慢慢地,藏品越来越多,从楼上的两居室到楼下40余间地下室摆满了他的宝贝:四百把古尺,五百把古秤,近两千顶老式绣花帽,六百对斧钺剑戟,三千件瓷器,四千张烟标,各式各样的古旧家具,古锁,古陶瓷,油灯,林林总总的“文革”时代用品………甚至古老毡靴,农耕用品都有,让人大开眼界。


    【同期】佟福存


    我这乱七八糟连邮票算下来有两万多差不多,有两万件,连邮票,钱币乱七八糟算起来。从小,以前别人打烟标的时候,叠三角打元宝的时候,那会我就喜欢花花绿绿的,攒起来看,好看。一直到现在,慢慢越来越大了,看见这些好的东西,老的东西,都没事干就往回赶。

  

    【解说】佟福存能收集如此多的藏品,和他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年轻的时候,佟福存做过拳击教练,当过赛车手,走遍了大江南北,游历了海外不少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佟福存都会利用比赛挣下来的钱,在当地收集不同风格和背景的民俗物品,最后将旅行箱装得满满当当。


    【同期】佟福存


    我们五个队员,人家都帮我提,(后来)谁也不愿意提,闹得可不好意思了。完了后来还是想买,买上东西时间长了就往回邮,邮回来,就这样。可是我最后买的好多东西,别人都羡慕,羡慕得不得了,最后好几个都跟着我,没事干,全去逛古玩市场。


    【解说】退役后,佟福存回到太原,平时主要靠出租自家房屋为生。所得的收入除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外,其余的钱全部用于民俗物品的收集。日积月累,佟福存的藏品越来越多,几乎到了无处可放的地步。几年前,佟福存想到了自家居民楼下闲置的地下室。经过清扫与装修,他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藏品分类与整理后,摆放了进去。于是,一间间小小的地下室,被佟福存巧妙地串连在了一起,一共四十多间,组成了他的地下”博物馆”。


    三十多年的收集与珍藏,佟福存的地下室里到处都是宝贝。一有时间,佟福存会来这里清理维护这些藏品。一些民俗物品仍然源源不断地被他被送往这里收藏。在外人眼中,佟福存对民俗物品的收集早已到了痴迷的地步。一次,佟福存带着几万块钱领着女儿去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旅游,不料刚到乌镇他就被那里的刺绣,帽子吸引,几万块钱几乎全部买了民俗物品,原定的四处游览景点最后变成了呆在酒店里等待返程。


    【同期】佟福存


    我女儿在床上天天不理我,完了看电视不在床上坐,也不在沙发上坐,在地下坐着,一天不看我,最后三天没和我说话。我过去跟人家说宝贝吃饭吧,闺女下去吃完饭扭头上来,盖着被子不理你。最后坐出租车去机场,女儿头冲外,爸,你以后别领我出来了,你出来是买古董来了还是领着我旅游来了,以后再也别叫我出来了。


    【解说】顶住压力,佟福存一路走了过来。近几年,佟福存的地下民俗博物馆吸引了国内外不少热衷于中国文化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到访,甚至不少外国人都慕名而来。


    虽然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但佟福存30多年奔走搜集只藏不卖,多次面对参观者的高价收购不为所动。一些省外的旅游景点建民俗博物馆,但却只有框架,没有藏品,他们本打算将佟福存的藏品拿去长期展出并支付高额的费用,都被佟福存拒绝。他说,藏品大多是代表山西的民俗,他要把它们留在山西,让后人能看到山西真正的文化。


    【同期】佟福存


    有了那个钱你几天花完了,精神空虚了,我这能活一百岁,说不定那个连五十岁也活不下,失去了东西,把你的爱好剥夺了,或者是这么多年的朋友都带走了,每天你想也想死他们了,不行的。


    【解说】在众多的藏品中,佟福存最喜欢的是帽子,至今已经收藏了近2000顶帽子,大多是清朝和民国时候的。他说,过去的妇女没有上过学,没有电灯,没有缝纫机,可她们在艰苦的环境下,用一针一线一缕传达着对孩子们的爱。帽子上面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老百姓将对子女和生活的期待都绣在了一顶小小的帽子上,每一顶帽子都透露着他们的亲情和聪明才智,每一顶帽子都是一幅立体的名俗风景画,都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


    【同期】佟福存


    这个帽子是什么意思,咱们老百姓用亲情,用爱心绣出来的一顶绝世的精品,你看把最美好的寓意全绣上去了,你看凤凰戏牡丹,喜上眉梢,这个是佛手花,这个是如意头,上面是连生贵子,暗八仙,后面是菊花,菊报平安,多子多福,最美好的寓意全都绣上去了。


    【解说】佟福存说,帽子是中国收藏界的空白,他发现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这些传统帽子的专门资料。多年的收藏和积累,如今佟福存对每一顶的帽子图案所代表的含义和刺绣方法都了如指掌,他说他正在加紧做研究和整理这些帽子的资料,并向相关的专家请教,打算将来给这些帽子出一本书。


    【同期】佟福存


    你像有刺绣的书,有木器的书,玉器的书,青铜器更多,瓷器,太多了,唯独这个东西没有,我感觉这个东西能体现出来什么呢?咱们老人们勤劳朴实善良,精益求精,有爱心,这个帽子中间要是整理出来还是挺有意思的。


    【解说】眼下,由于场地和资金的原因,佟福存的几万件藏品只能蜗居在地下室里,不仅潮湿,而且随着藏品的越来越多,空间愈发显得狭小,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期】佟福存


    因为我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做,在这边堆着呢。一个是咱条件有限,这样不错了,有这个地下室,要没有这个地 下室也看不到这些东西,都在下面堆着呢。我每天都在做(整理)工作,我现在文化有限,还有好多东西我也做不来,知识也不够,请人专家啥的,谁也不可能去,一看这些东西还头疼呢,说就良心话。


    【解说】从地下走到地上,成为佟福存最大的心愿。佟福存说,他想把这些传统的民俗物品更好地利用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新华社记者徐伟 王陆城(摄像)山西太原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