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山西农信 > 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刘文清:“三多”践初心 十年“零不良”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27 13:37:49

2004年加入农信队伍,2010年成为高花支行的客户经理,由一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手女信贷员成长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客户经理标兵,她就是扎根“三农”、累计发放贷款3.45亿元、保持了10年“零不良”记录的刘文清。

孜孜以求的探索,栉风沐雨的实践。十年间,她秉承新时代“背包精神”,坚守农信初心,在农村信贷工作“主战场”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多看、多聊、多记”“三多”秘籍。

16000名村民她几乎都认识,有固定联系方式的客户就超过3000个

俗话说,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责任。从事信贷工作10年间,每天上班时间,刘文清都在整理客户资料,进行贷后检查,下班后,便开始走访客户、调查市场,一方面了解各类信息,另一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筛选有价值信息,以获取客户的真正需求,经常是晚上10点多才能回到家中。因而,高花支行服务的11个村,16000名村民她几乎都认识。目前,她的手机里,有固定联系方式的客户就超过3000个,其中有不少稳定的优质客户。

清德铺村的红薯从清朝光绪年间就享誉龙城。这里的土质保水性不强,肥力较差,种植粮食作物产量不高,可种出来的红薯个头大,口感好,甜度高,但由于前期投入大,产量不高,价钱也上不去,所以村民种植的并不多。为了帮助村民改变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她在清德铺村开展“整村授信”时,先后为118户农户发放贷款486万元。同时,她还与村干部请来农科院专家指导村民种植红薯,从播种到育苗,从扦插到养护,从收割到存储,她全程参与其中,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如今,该村的红薯种植面积由800亩发展到2500多亩,“清德铺红薯”成为了当地一块响当当的地理证明商标。

秋冬时节,清德铺的红薯迎来了丰收季,亩均收入由2000多元增加到4000多元,实现了翻番,清德铺的红薯丰收还上了央视,村民乐得合不拢嘴。他们高兴地说:“俺们村的红薯成了土黄金,多亏了文清让俺们走上了小康路!” 

只要和客户多聊几句,就可以准确辨别客户所描述的情况是真还是假

多年信贷工作的积累,刘文清练就了察言观色、识人辨人的本领,以及一双敏锐观察的“火眼金睛”,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风险把控。“贷前调查”她除了那些常规手段外,还加入了对客户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的分析,只要和客户多聊几句,就可以准确辨别客户所描述的情况是真还是假,而且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客户不一样的表情中找出隐藏在背后的蛛丝马迹。

一次,有一农户申请贷款,她和两位同事前往其家中进行贷前调查。这户人家给人的第一感觉非常好:整洁的院子、敞亮的房屋、时髦的摆设,一副优质客户的景象。在与其交谈的过程中,她发现这家人的镜框里的相片中缺了男女主人,再仔细看家中的照片里都没有,就问其缘由,两人左支右绌。她又让他们带她看看家中的情况,感觉两人明显不熟悉。她对他们说,还需要到左邻右舍了解一下情况。还没出大门,两人赶忙把她喊住,并说出了实情,原来这房子是借朋友的,他们自己家的房子有点陈旧,便想出了这个“移花接木”的主意。

侯钧烽是她的一名老客户,虽然合作了多年,但在2018年发放贷款时,刘文清还是把他当成新客户对待,对他进行调查时,他说贷款用途还是和过去一样:储存红枣。如果对客户没有深入的了解,一般看来,一切都正常,但是经过她平时的走访,了解到该客户的生意已在滑波,在深圳的门市也已倒闭,好在他现有的资产和省内市场还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她意识到仍用现有担保人继续担保,将来省内的销售链一旦出了问题,这笔贷款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于是,她主动和担保人进行了几番预测讨论,担保人决定不再为其担保,最终侯钧烽更换了担保人,保证了这笔贷款的质量。

对客户有用的,客户最关心的,她都会及时记录下来

刘文清把百姓放在心上、当成亲人,常听农民的“心里话”,常帮百姓的“挠头事”。她有十几本账本,这是她为每位客户建立的“专属信息库”,从客户的职业、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到客户家里母猪什么时候产崽、孩子什么时候上大学,此外,还有金融知识,养殖、种植等农业知识,市场行情等等,只要是与客户有关的,对客户有用的,客户最关心的,她都会及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她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成为最懂客户、客户信赖的贴心人。

2020年春,疫情凶猛,各地设卡阻疫,物流停滞,客户贾建明的10万只种鸡,每天2万只雏鸡,堆满库房的鸡蛋,开了20多年的鸡场眼看就干不下去了。紧急关头,她主动上门服务,给他放款200万元,不仅帮助他渡过了难关,恢复了元气,而且还扩大了养殖规模。他高兴地逢人就说:“农商行是百姓银行一点也不假!”

2020年走过的日子,西怀远二毛加工厂、丰润村刘德贵羊肉加工厂……900多笔2043万元贷款,帮助1536户农民和小微企业获得了金融活血,畅通了发展之路,每一笔都是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望十年信贷工作历程,她发自内心感恩农商行。在这里,她拥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这里,她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获得了同事的尊重;在这里,她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收到了乡亲的褒扬。未来的日子,她将以实际行动弘扬“背包精神”,践行“三强一转”,继续“多看、多聊、多记”,一如既往地为周边的父老乡亲提供最真诚、最贴心、最优质的信贷服务,这是她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