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

母亲河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 —— 我省全面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的重点工程侧记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刘业飞 发布时间:2018/5/2 10:53:18

平遥县西刘村的蓄水闸坝处,奔涌而来的河水哗哗直流。刘业飞 摄


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电影《汾水长流》的插曲,唱出了汾河的美丽景色。但是,由于资源开发等原因,导致汾河河水断流,汾河流水哗啦啦的声音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停留在了歌声里。


汾河河水断流,如何修复?省委、省政府印发《山西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及其规划,省人大表决通过《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将有法可依,而一项项政策的落地,一项项保护工程的开工,也让山西的“母亲河”再现当年大河风光。


“现在的水虽然有些发黄,但是流着流着就清了,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水了!”前不久,记者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平遥段见到,汾河水从宽达300多米的河道内哗哗流过,路经此处的平遥县营里村农民李大爷对记者说,汾河终于恢复了以往的水流,这不,河两岸的各种鸟儿也多了起来。


记者见到,河道内上流的汾河水源源不断,河水越过闸坝口哗哗地流向主河道顺流而下。山西省汾河流域管理局局长李海军介绍,这是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该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的重点工程,建设范围从汾河二坝开始至文峪河入汾河口处,途经太原市、晋中市和吕梁市3市5县(市),全长82.2km,共布设蓄水闸坝15座,目前闸坝都已下闸蓄水。


李海军介绍,就是通过河道蓄水、向堤外湿地补水,改善水生态环境,在有的闸坝周围老百姓自发地植树绿化,还有的修建成了小游园。而随着汾河水水位的稳定,昔日汾河水波澜壮阔的美景将再现。


记者了解到,此次蓄水从10月2日正式开始,目前已蓄水近300万立方米,水位保持在滩面以上20厘米的低水位运行;从明年2月开始将结合沿岸用水需求,实行滩面以上1米的中水位运行;到明年8月下旬以后,将按照滩面以上2米的设计水位蓄水运行。


蓄水完成后,将在汾河干流形成16.17平方公里连续水面,蓄水总量达到1737万立方米。结合河流两侧低洼地带“珍珠串”蓄水水域建设,可充分拦蓄区间洪水资源,为恢复和增加蓄滞洪区、湿地、人工湖泊及恢复流域内地下水位,提供充分的生态用水。


汾河流域面积共39471平方公里,占我省国土总面积的1/4,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至关重要。2016年4月,水利部与省政府联合印发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5~2030年)》,标志着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上升至国家治水战略层面,这也是水利部会同省级政府批复的全国第一个流域生态修复规划,我省成为国内全流域生态修复首个“吃螃蟹”的省份。


各项纲要规划紧密出台,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有序推进。除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外,省水利厅还特别针对沿汾6市分别制定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2016-2018年三年项目滚动规划项目,并按照“一市一重点、一县一工程”的布局和思路,遴选干流和重要支流项目,推动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汾河古交段河道综合整治、干流核心区堤外高效节水工程、汾河灌区节水改造等一批汾河治理重点工程抓紧推进。


今年,我省还将在汾河干流河道及沿线周边区域27县启动一批汾河流域水系整治工程。实施汾河流域内水源置换、高效节水灌溉、煤矿禁采限采、地下水监控等综合治理。同时,力争在明年2月份正式颁布实施《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

责编 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