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山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划重点”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26 12:39:2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培育锻造重点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山西高科华烨电子集团LED显示屏生产基地车间一角(资料图片。)


  “培育锻造重点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预期突破23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12月16日,省工信厅发布了《山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为完成这一发展目标,《规划》明确了推进重点:

  半导体产业,围绕碳化硅、LED、芯片及器件、半导体材料、配套电子材料、电子专用设备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技术攻关,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构建“装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应用”产业链条,支持有基础的区域打造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材料、低碳硅芯等特色产业集群。

  光伏产业,围绕打造“多晶硅-硅棒-硅片-电池-组件-辅材-设备-应用”产业链条,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补齐上游短板,完善配套体系,推进示范应用,做大产业规模。统筹省内外创新资源,支持TOPCon、异质结(HJT)、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等前沿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引入上游多晶硅、硅棒、硅片等环节先进产能项目。布局光伏玻璃、背板、逆变器、胶膜、银浆、金刚线、边框、支架、设备等配套产业。开展智能光伏示范应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品牌产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实现全链条绿色发展。

  计算产业,紧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机遇,以需求为导向,以信创应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积极推进计算产业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集聚,培育先进计算产业生态。加强信创整机、信创服务器等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着力打造计算产业基地。以整机产品为带动,加强芯片、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器、电源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培育。支持基础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开发应用,实现协同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适配认证、测试验证、标准认定等产业发展促进平台,形成软硬件相互适配、云应用全面覆盖的新型产业格局。

  新型化学电池产业,抓住新能源汽车、风光发电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围绕负极材料、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等重点领域,推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承接行业先进产能,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推动各环节创新协同发展,促进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

  智能电子产业,围绕智能通信终端、智能电子设备等重点领域,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和上下游产业链招引,加快发展智能手机、相机模组、智能矿山电子设备、电子测量仪器、智能机器人、传感器等重点产品,以整机制造带动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发展,构建“关键元器件-零部件-智能整机”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协同创新的智能电子产业集群生态。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增强产品的精确性、可靠性、便利性。推动新型智能电子产品在各领域的应用示范,促进北斗、智慧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发展。

  “到2025年,要培育2家以上百亿元企业,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省工信厅相关人士表示。


评点


知难而进 善作善成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行业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在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具有知识密集度高、创新活跃度高、综合效益好、市场需求潜力大、带动力强、环境友好等特征。

  “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技术改造、数字经济、集成电路和软件、战新电价等系列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在太原、长治、晋城等地初步形成了半导体、光伏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并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衬底材料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支持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加快破解制约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省工信厅近日发布的《山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培育锻造重点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这个目标对我省来说,难度不小,希望更大。

  说难度不小,是因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产业总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培育不足;技术、产品、业态、模式创新不足;产业链结构不完善;支持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不足,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

  说希望更大,是因为当前全球掀起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此背景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若能抓住技术演进趋势,强化关键技术突破和新产品开发,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将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这就要求,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要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围绕半导体、光伏、计算、新型化学电池、智能电子等重点领域,突破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芯片、智能传感、新一代光伏电池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同时超前布局前沿技术研究,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选择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虚拟现实等领域中一批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沿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优势。

  要在打造产业生态体系方面下功夫,以重大项目实施为牵引,以核心能力提升为依托,以打造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生态体系为目标,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加快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补齐产业链短板,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和产品智能化升级。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

  要在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方面下功夫,积极引导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挂牌、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重点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全省各地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规划建设专业化、特色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鲜明提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将同步推进产业转型、数字转型“两个转型”作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将“产业链”“专业镇”培育作为推进制造业转型的工作重点。多重利好之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必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推进集群化发展。

本报记者王龙飞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