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安参加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
汶川漩口中学整体迁入长安慈善学校
韩长安迎接玉树灾区学生来长安慈善学校就读
韩长安在长安学校为灾区学生过生日
□文\长治日报记者李斌 崔燕 图\记者 朱健
他就像一位船长,率领山西潞宝集团这艘巨轮在中国经济的大潮中高歌猛进。20年间,潞宝从一个小焦化厂,发展成为跨煤化工、现代农业、新材料、红色旅游、现代物流等多个行业的“巨无霸”。
他站在黄土高原,雄心勃勃的目光却瞄准国际:未来潞宝,世界骄傲,让潞宝走向世界500强。
他,就是潞宝集团董事长韩长安。
高瞻远瞩:时代弄潮儿,敢为天下先
韩长安是土生土长的潞城常庄人。血液里注定融入了常庄人“善良、善商、勤奋”的品性。
他与村里的同龄人有着相同的经历。从小缺衣少食,没书可读,对知识、对财富、对过上好日子的渴望刻骨铭心。
也有和多数同龄人不同的经历。从放羊娃到实业家,凭着一身坚韧执着和智慧胆识,为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最美妙的圆。
他不止一次地提到:“走别人不敢走的大路,干别人不敢干的大事。”“只有敢想才能去做,只有去做才能做大!”语气激烈昂扬。
20年来,正是揣着这股豪气与热情,韩长安“精彩”着每一步打拼。
前些年,受“有水快流”的思想影响,常庄村一下冒出了许多小土焦。“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作坊富裕了一些村庄,同时也养懒了一些村里人。
正当大家沉溺于过“三个月耕田,一个月过年,八个月闲坐”的舒坦日子时,他却在寻找着每一个能改变现状的机会。韩长安敏感地意识到,遍地浓烟的土法炼焦小作坊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千疮百孔”。
于是,他撸胳膊、挽袖子,辞掉公职,多方融资,义无反顾地改进传统工艺建厂炼焦。
办厂理由很简单,他看到了一种“大势”,他说自己必须抓住这个“大势”。
创业初期很艰苦,没技术、没经验。韩长安抗严寒、战酷暑,日夜蹲守工地,随时解决问题。回忆那段经历,他调侃自己是现代版“大禹”,离家1公里而不入。
为在市场站稳脚跟,他孤身一人下洛阳、跑广州、进燕山,困了在车站打个盹,饿了啃块干烧饼,渴了喝口自来水……
在执着勤奋的韩长安面前,困难是熔炉,也是“教练”。
1994年,红旗三号第一炉焦炭出炉;次年,二期工程投产;1996年,“六六型”焦炉一期工程竣工。
三年时间,潞宝以迅雷之势完成了企业改造升级“三级跳”。
此役,韩长安打得干脆利落。
1997年,受国际形势影响,焦化市场出现严重低迷。
面对困局,退出市场,保本安家?
骨子里豪情未减的韩长安自嘲道,危机就是被危险掩盖着的机会,只要勇于迎难而上,就能迎来真正发展。
“低潮时谋转型,逆流中求跨越。”他是这样谋划的,企业也是这样做的。实施低成本扩张,狠下决心投资近亿元上马建设“五八焦炉”和煤气发电厂,实现一年投资超亿元、产值超亿元、纳税超千万元的“三超”业绩。
此招,让潞宝一举赢得先机。
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种剑走偏锋的非凡魄力。
10年后的金融危机来得愈加猛烈。焦化企业纷纷倒闭,行业面临巨大风险。
“干事业就要富于幻想,拥有雄心,持有恒心。”韩长安果断带领团队向更宽领域全方位突进。
他瞅准时机,改变策略,对产业链进行大幅优化提升和更大规模延伸拓展,扩大焦炭的上线,开采原煤,做大洗煤,延伸焦炭的下线,做大发电,进攻甲醇,夺取焦油化工……
事实证实了韩长安的远见。当国家开始关闭土焦时,潞宝已有了机焦;当国家淘汰小机焦时,潞宝已建起了高技术、高效益的冶炼炉;当焦炭市场趋于饱和时,潞宝已运用世界先进技术,生产出了20余种煤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初、终级产品,牢牢占领了市场。
做事情就是这样,善于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寻找确定因素,抓住别人抓不住的机会,一切自然海阔天空。
雄心勃勃:让潞宝走进世界500强
今年48岁的韩长安名下已拥有多家公司,员工超5000人,涉及能源、电力、运输、旅游、农业、金融等多个领域。
从“一柱擎天”到多业并举,韩长安拿出了令人折服的姿态。
细数成功,韩长安一笑而过:“过去都省略掉吧,就向前看。”
因为,他不是不知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
“但是如果每天都抱着这种感觉,那还有什么激情做事情?”
用他的话说,传统焦化行业已走到头,正处在一个不进则退的关口。
于是,他选择了超常规跳跃。
做强现代精细化工产业。今年投资50多亿元,实施千万吨焦化三期、四期,世界最大的捣鼓焦炉——6.30米捣固焦项目,全球第一座以焦化苯为原料生产己内酰胺项目,百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干熄焦副产蒸汽项目,以“潞宝速度”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
建设全国一流文化产业园。在原有毛主席博物馆和红色纪念园的基础上,投资建设100多个红色农家乐院和民俗博物馆、晋商博物馆,全程打造集工业、生态、红色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充分展示潞宝文化、山西民俗文化和晋商文化。
做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资30亿元,建设全国领先的现代、健康、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农业产业化基地,实现年产沁州黄牌小米、杂粮十万吨;年产沁州黄牌米醋十万吨;年产沁州黄牌饲料百万吨;年孵化潞宝金和生牌种鸡一亿只、年养殖潞宝金和生牌肉鸡一亿只、年深加工潞宝金和生牌肉鸡一亿只;年种植和深加工沁州绿蔬菜十亿公斤。同时,在沁县建设百万亩有机、绿色、健康食品基地,建立种植~养殖~深加工一体化农业产业链,让“太行山”品牌叫响全国。
他雄心勃勃定下目标:“永不知足,让潞宝走向世界500强。”
真情大爱:政府给我一碗水,我还社会一桶油
“常庄村村委主任”是韩长安在自己众多的头衔中最认可的一个。
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生在常庄,长在常庄。常庄村的父老乡亲选我当村长,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我既然当了村长,就要带领大家奔富路、达小康,力争把常庄村建成全省甚至全国一流的新农村!”
韩长安的话是认真的,他向来是说到做到。
1995年,企业刚刚盈利,韩长安当即拿出15万元资助村里架电线、修村路,又投资60万元打机井,花费4万元为村里安装程控电话。通电、通水、通电话,村民的生活彻底改变。
如今,漫步常庄村,一步一风景,一景一特色。村民像工人一样上班,每人在企业都有股份,逢年过节领取米、面、油、蔬菜,干得好还能奖励高级轿车、豪华别墅、公寓楼……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山村,已然变身为令周围十里八村羡慕不已的“乡村都市”。
斥巨资搞环保,是件又让韩长安“偷着乐”的事。
潞宝园区内成荫的绿树,不经意间透露了韩长安的心思。“煤焦化工业高污染、粉尘多、排烟大。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污染排放,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树,改善空气质量,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韩长安拼命种树。每年拿出企业利润的20%搞环保治理和生态建设,他要不惜“血本”打造中国第一个绿色生态工业园。
如今,潞宝生态工业园区绿化面积已超过2万亩,种植各类树木千万余株。园区内绿树成荫,道路平坦,林立厂房点缀茫茫林海,显得生机勃勃。
对于韩长安来说,这只是一个特写。“惊世骇俗”之举绝不仅于此。
时间回放至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这个硬汉坐不住了。他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含泪做出惊人举动——把1200名四川娃娃接回长治过渡复学。所有学生、教师、工勤人员3年的学习、生活所需,全部由潞宝集团承担。
时隔两年,青海玉树地震,他的心又与灾区学生紧紧连在了一起。
耳听汶川、玉树2300多名孩子一同呼喊韩长安“山西爸爸”时,足以让人温暖感动。
韩长安,这个倾情演绎大爱的当代潞商,一路走来,重奖劳模、捐资助学、扶贫赈灾、援建学校、回报社会……每一步都是有悖常规的大手笔。
究其原动力,韩长安常说:“政府给我一碗水,我还社会一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