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
2016年5月,吴全亮被天镇县联社选派到南高崖乡水冲口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初来此地,一切茫然,陌生的环境,意味着这个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金融工作者,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当地老百姓说水冲口是“八道梁、七条沟、一条河”,驻村后吴全亮深切的感受到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更深刻的感受到该村脱贫攻坚的难度。于是他就同驻村其他同事协商,决定先把全村农户走访一遍,摸摸底子,探探路,全面了解情况后再一起找出问题和解决办法。
吴全亮和其他工作队员利用三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下村入户,把全村的235户群众走访了个遍。从拉家常到听诉求,从寻问题到找办法,从问意愿到定规划,他们实打实的把贫困群众当成朋友,就这样把“全村共有235户54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224人,全村耕地面积2318.22亩,其中退耕还林134.9亩。常住人口142户316人,全村共有低保54户101人,主要种植马铃薯、豆类等小杂粮为主,养殖以猪、羊为主。”这些基本情况了解的透透彻彻,掌握的清清楚楚,也算是扣好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
“精准扶贫,要待得住、沉下去。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要心无旁骛、脚踏实地,以绣花功夫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位,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这是吴全亮五年扶贫工作最大的感悟。
五年前,水冲口村60%以上的农户靠井水满足日常生活需要,遇到干旱天气,人畜饮水都无法得到保障,产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是制约村里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破解这些难题,这个村才有出路。从2016年开始,吴全亮和他的同事,同为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老杨、老刘等人多次前往深山寻找水源,老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在距离村委会7公里的地方发现了泉眼。但需要铺设3公里的管道、修建2个蓄水池,一次性投入经费很高。在和村委多次协调之后,联社筹集资金4.6万元购买水管1000米和水泵3个,为群众解决了吃水问题;筹集资金5.6万元对村口至村委会道路进行了硬化,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同时为方便村民出行,在村里主要干道安装20盏路灯一举解决水冲口村多年无路灯,夜间出行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如今从县城到该村仅需一个小时车程,村民出行方便了,孩子上学方便了,群众的笑容更多了。
如何持续为乡村振兴输送血液,实现稳脱贫,成为天镇县联社所有驻村队员的重要命题。经过一个月走访调研,吴全亮发现,要想村强民富,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关键。2016年以来,天镇县联社累计为水村口一村投放信贷资金300余万元,支持该村26户群众大力发展黑枸杞、黄花等特色种植产业1500余亩,帮助村民联系出售当地的野蘑菇、泔水猪肉、放养羊肉、土鸡蛋、小杂粮等,解决村民土特产出售困难等问题,形成“一站式”帮扶,为困难群众解决了融资及销售困难,截至目前为止,累计带动贫困户35户103人,户均增收1500元。
扶贫工作在路上,扶贫责任在心中。五年来,天镇县联社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勠力同心、砥砺奋进,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吴全亮说:“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农信人,能够为村民脱贫致富做成一点事情,是责任,更是本分!”
文/薛文娟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