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专题报道专题报道
6月6日,广灵县壶泉镇赵庄村东,一组组拱架排列整齐,工人们正在加紧覆膜,一座座现代化蔬菜大棚即将成型。相邻不远处的养猪场建设工地上,另一拨工人也在加紧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新建的蔬菜大棚和养猪场是赵庄村利用政府扶贫资金发展脱贫产业、由村委会组建的广灵带丰农牧有限公司的主体工程。该公司的组建,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项目完成后,村里的贫困户每年还可以从中获得8%的利益分红。这是广灵县盘活扶贫资金、发展产业扶贫的一个样本。
作为全省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广灵灵活运用扶贫资金,提升造血功能,从建立市场主体、合作组织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入手,激活贫困户资源要素,以农村、农户资产折股量化的形式,把贫困户、合作社、金融机构与经营主体连点成线,通过资产收益和劳务收入,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以这种多方面增加农户资产收益、劳务收入的“两收扶贫模式”为基础,广灵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在稳定增收上发力。他们以杂粮、菇菜、畜禽、杏果4个已有优势产业为基础,编制项目建议书,建立扶贫项目库,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项目,推进特色农业扶贫,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行动,力争做到村村有产业产品、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开展电商扶贫行动,致力推进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增加财产性收入;支持引导龙头企业以基地建设、吸纳就业、参与经营等方式,把贫困户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推进各类企业与贫困村开展产业项目合作,为贫困村引进、培育带动经营主体。
同时,广灵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旅游扶贫等扶贫之路,把贫困户组织起来发展成为旅游服务、生态种植的产业工人,多项措施打出产业扶贫组合拳。该县把建设“绿色域美广灵”行动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绿色产业、森林保护、生态治理“五大工程”,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栽植管护、林下种养,实现贫困户增收“三重保障”,成效显著。
“绿色域美广灵”的建设,有效带动了旅游产业扶贫。广灵积极做好南村镇上白羊村、望狐乡国家眷村、梁庄乡木厂村的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加强乡村旅游培训,通过景区带动贫困村、能人带动贫困户,把群众组织起来、贫困群众带动起来、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来,使得产业脱贫工作既能接地气,又有含金量,贫困群众也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来源:山西经济网 文:杨晓明 刘迎春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