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沁水县沁水县

一城山水半城园

——沁水县省级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7 14:19:33

环境干净整洁的下沃泉村。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坚持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相结合,加快描绘新时代“千万工程”新画卷,持续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绿”指数节节上扬。

沁水县土沃乡下沃泉村、南阳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省自然资源厅推进的省级试点项目。项目2019年批复,以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修复三个板块为重点,两个项目总投资1205.42万元,已于今年4月全部完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田块整治,亩产收益大幅提升

“下沃泉村和南阳村田块整治情况各有不同。”沁水县土沃乡乡长赵勇告诉记者,下沃泉村多是山上的梯田,田块小且不能连片,无法进行机械化耕种,整治时重点通过填、挖的方式使分散的小块梯田变成连片的大块地,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化率。南阳村田地则多为河滩地,砾石含量高,土壤肥力不够,农作物产量不高。经过田块平整、改土培肥,土壤质量得到很大提升。通过项目实施,下沃泉村平整5个连片田块,平整土地7729立方米,施有机肥3.38吨;南阳村平整田块12246立方米,石坎砌筑485立方米,表土回填8680立方米,土地翻新9.4754公顷,施有机肥42.639吨。

10月中旬,记者在下沃泉村和南阳村看到,村中空地上到处晾晒着金黄色的玉米。因为种子发芽率高、打理简单,村民们大多在田地里种植玉米。“干玉米每公斤售价2.6元-3元,不晾晒的玉米每公斤售价0.4元。政府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后,我们的玉米亩产量由600公斤增加到了750公斤,增产25%,每亩增收400元。”南阳村村民告诉记者。

赵勇介绍说:“项目整治中,对村里的田间道路进行了铺设拓宽。另外,考虑到要还原古村原貌,最终选择混凝土混合鹅卵石及石块铺路,美观的同时更适合沁水的气候。”

蓄水净水,一泓清水灌溉良田

沁水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曾驻南阳村。近几年,沁水县不断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内核的南阳村红色康养小镇,在壮大红色旅游的同时,将农耕体验、乡村度假、田园采摘、种养殖业等融为一体,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流转土沃乡1500亩土地集中种植油菜、油葵,形成观光景观。同时,建成无花果采摘大棚10栋、樱桃采摘大棚20栋,发展采摘旅游。

沁水县土沃乡是喀斯特地貌,地表地形崎岖,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渗漏严重、地下暗河发育。“省自然资源厅精准施策,在南阳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推进灌溉水源工程,新建一座无盖露天20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蓄水池。从太行洪谷引来水源,积蓄在蓄水池,可满足周边近300亩设施大棚灌溉用水。以前都是用水车拉水灌溉,因为缺水,无花果、樱桃等都无法扩大种植面积。自从蓄水池建成后,大棚建起来了,种植面积也扩大了。大田樱桃原本是6月中旬上市,现在大棚种植能提前到5月初,价格提高了2倍多,极大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赵勇介绍说。

此外,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省自然资源厅在推进实施灌溉水源工程的同时,将农村污水处理作为重要工作。项目整治中,在下沃泉村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铺设1093米DN400钢带波纹管,变污水为灌溉水,彻底解决了村里污水处理问题,为下沃泉村全力运营研学产业、亲子教育为主题的“童年小镇”产业融合综合体项目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河道治理,水流潺潺两岸青青

获泽河穿南阳村而过,土沃河沿下沃泉村蜿蜒,河道内水流潺潺,河岸边银杏、红枫、油松、白皮松等迎风摇曳。土沃河河道一侧还建有一条进村的人工步道,宽度近2米,由红、黑、灰色矩形砖相间铺设而成,与两侧的汉白玉石栏杆、黄叶银杏、绿色松树交相辉映,好一派秋日美景。

下沃泉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河道清淤19620立方米,河道两侧修筑浆砌石护堤5274立方米,河道南侧栽种与北侧相同的观赏树种,荒坡绿化变更后种植油松600株、山桃1100株、连翘2200株;南阳村整治项目中,河道治理长度为1995米,清挖44888立方米,修筑单侧浆砌石护堤方量为9551立方米,护堤一侧种植油松1330株。

“获泽河和土沃河都是季节河,每年7、8月份水量最大,河道清理非常重要。此次河道整治主要是清淤、筑坝、沿线绿化。清理整治后,河岸周边更美了,成了南阳村和下沃泉村发展旅游景观的又一亮点。今天的沁水,俯身可见粟豆稷麦,抬头可观万里云烟,仰望可察星斗罗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美的沁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赵勇说。

责编: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