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太原媒体太原媒体

太原动物园两栖馆开馆迎客 60种304只珍稀两栖动物亮相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0/27 11:30:17

10月26日上午9时,太原动物园两栖馆向游客正式开放。海豹、龟鳖类、蛇类、蜥蜴类、鳄鱼等60种304只珍稀两栖爬行动物齐亮相,不少游客直呼大开眼界。展箱设计模拟野外环境。   

经过连续几日的阴雨天,终于拨云见日。一早,来到园内西北处,一座巨大的鳄鱼雕塑让人眼前一亮,这便是两栖馆。这座面积达2544平方米的新建馆舍,远观为一座外表极具现代化的玻璃房。   

9时许,一开馆,游人便涌入馆内。拾阶而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室外鳄鱼池和海豹池。水面波光粼粼,定睛一看,只见几只周身白底带有斑点的海豹在水里时而仰泳,时而翻个跟头,游得十分畅快。饲养员王瑞锋介绍,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海豹,生活在冰川海水中,室外低温环境让它们十分舒适。随着气候变暖、冰层消退以及人类的海洋开发活动,野生斑海豹的数量不断下降。   

市民张先生是第一批游客。他说:“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感触很深。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让地球上的动物数量不断减少,让人痛心。每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归根结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走进馆内,暖流扑面。室内铺设地暖,温度达30摄氏度。由于馆内的两栖动物大多生活在热带,温度略低一些,蛇类等一些动物就会进入冬眠状态。每种动物都“居住”在独立的展箱,展箱内温度由计算机提前设定,通过温度感应器自动调节温度。展箱内设有绿植、山石、水池,模拟野外环境,让动物舒适生活。   

室内展区,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湾鳄——正在池中“消食”。这些鳄鱼体长最长可达6米,不时张开血盆大口,让人吃一惊。世界上最大的陆龟   

在龟鳖类展区,外部环境较暗,每个展箱有自设的灯光。一间宽敞的玻璃房里,3只巨龟引来不少游客围观。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龟——亚达伯拉象龟。它们背部有巨大的外壳,利用粗壮的腿在地上缓慢爬行。成年亚达伯拉象龟平均体长达1.2米,龟甲重达250千克。饲养员王瑞锋说:“这种龟别看体型大,其实只食用青草、树叶。它们是这个地球上最长寿的动物之一,被认为平均寿命会超过200岁,但难以验证,因为他们往往活得比观察员长久。”   

来到“新居”的龟族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这不,水流从巨石上倾泻而下,一只大东方龟正在水池里休闲地“泡澡”。据介绍,如今,此类野生的大东方龟已十分稀少。   

“快看,这乌龟太像叶子了!真是大开眼界!”市民梁阿姨呼唤一旁的老伴看一种形态奇特的龟类。原来,它名叫枯叶龟,拥有呈三角形的扁平头,看起来像一片枯黄的树叶,猛地一看难以分辨。   

馆内的蜥蜴区,平原巨蜥、黑喉巨蜥、红泰加等各种长相奇特的蜥蜴悉数亮相。它们或攀爬在鹅卵石上,或在树干上静卧。还有胆大的蜥蜴,干脆到透明玻璃前,摆好姿势,让游人近距离拍照。   

“数来数去,还是落下一只。”几位阿姨高兴地说。只见变色龙的背部有脊椎,头枕部有钝三角形突起。一双眼睛十分奇特,两只眼球突出,左右眼可以各自单独转动。饲养员王瑞锋介绍,这种左右眼可单独转动的现象在动物界中十分罕见。变色龙善于随环境变化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当紧张、压力变大或繁殖状态下身体颜色也会改变。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它们多栖息于山地、峡谷等多种环境中的高大树木或灌丛之中,主要以昆虫为食,有时也通过采食树叶等补充身体水分。   

在蛇类区域,黄金蟒、眼镜蛇、球蟒、网纹蟒等蛇类吐着信子,在展箱内匍匐前行。一间展箱里,一条赤链蛇静静蜷缩在角落,引人注目的是一旁的树干上,挂着一条白色的蛇皮。饲养员王瑞锋解释:“蛇类一年都要蜕皮三四回,多的时候达十几次。每蜕皮一次,蛇就会长大一些。这种蛇类无毒。”

本报记者孙达佳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