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其具体含义为P(Plan)计划-D(Design)设计-C(Check)检查-A(Act)修正。本文结合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借鉴PDCA循环理论将内部审计整改置于一个闭环管理体系,将P归纳为提出整改建议,D为整改,C为后续审计,A为整改评价,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内审整改效果,从而让审计工作实现循环螺旋式上升,现就做好各个环节提出如下建议:
P审计部门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首先,充分保证审计质量。一是优化审计人员考核,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增强审计团队能力。二是提高审计业务质量,建立审计业务复核制,开展质量评估,提高行社对审计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其次,提高审计工作开展价值。一是建立“管理+效益”发展模式,平衡监督与服务职能,从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二是实现从监督者向建设者的角色转变,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建立健全审计业务台账,对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分层分类,并定期更新,作为后续审计的依据。
D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被审计单位通过构建三级两线督办机制推动整改,明确整改完成的时间节点和问题责任人。一是建立以经营层负责人牵头的经营条线督办。构建以第一级为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第二级为条线负责人,第三级为行社主任的督办机制,将违规问题整改情况落实纳入经营工作会议,将审计问题整改的效率和效果纳入条线部门月度绩效考核指标。二是建立以监事长牵头的监督条线督办。第一级为被审计单位部门负责人,第二级为条线负责人,第三级为监事长,逐级建立领导约谈督办机制,对于逾期未能整改或者整改效果不佳的,启动约谈机制,了解整改未能落实的原因,积极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C审计部门开展后续审计
按照整改的牵头部门、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整改措施、整改效果、整改资料等关键要素建立后续审计检查标准化程序和评分标准,对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量化评价。一方面,由被审计单位进行后续审计自评,并将自评结果反馈至审计部门。二是由审计部门对各单位整改自评的准确性和审计问题整改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价,重点关注未整改问题及整改完成问题效果的持续性,并及时更新审计问题档案库。
A审计部门提出整改评价
一方面,建立并定期更新审计问题档案库,及时向被审计单位定向发布提供管理参考,使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对整改完成标准达成共识。另一方面,编制风险提示并向各条线共享发布,提高审计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各单位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强化审计预防效果,避免同质同类问题的发生。
■ 尧都农商行/刘琴
责编: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