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让创新成为发展常态、社会风尚。作为一个“老字号”,如何理解创新?12月22日,记者到平定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寻找答案。
原料运到车间,需要用特殊的工具碾压。工具有个名称,叫大偎,重300公斤,有200年历史。记者试着操作,累得够呛。张宏亮上手,不见力道,但是大偎一如施了魔力,操作起来轻松自如。张宏亮是平定砂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位于冠山镇冠庄村的平定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前身为冠庄村瓷厂,也是张氏砂器陶艺坊在清代乾隆时期和民国时期的古窑旧址,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分原料粉碎、筛料、搅拌、制坯、晾晒、焙烧等10多个操作间。
中国历史上,平定砂器与宜兴紫砂、广东沙煲齐名,史称“三鼎甲”。公司琳琅满目的砂器成品展示室里,收集了近千件各个年代的砂器器物,显示着平定砂器昔日的辉煌。
“传承的基础上必须创新”,张宏亮认为,这也是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社会的生命力所在。“冠窑”公司近几年积极探索、改进原料配方,在保证传统砂器三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生产工艺,丰富产品种类,完善设计理念,注入文化元素,研制出了无辐射釉彩喷砂装饰工艺技术,进一步改善了平定砂器的品质、品相。同时,还以传统砂器为载体,糅合了剪纸、刻花、雕塑、书法等新元素和新工艺,使平定砂器实现了从传统实用性向高档艺术性的跨越,极大地提升了平定砂器的市场价值与附加值。
目前,公司已经建成了中国砂器博物馆、中国砂器研究院。明年计划召开全国首届砂器研讨会,制定砂器制作行业的标准,通过产学研结合,让砂器的餐具、酒具、灶具、茶具、艺术品几大类都有大的突破。
丰富的资源禀赋、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再加上创新的强大动力,为平定砂器加快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