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山路向汾阳西南走六十华里,有个叫西武堡的小村庄坐落在小山岗上,这里就是白剑峰工作的地方。
今年2月,组织安排白剑峰到贫困村西武堡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的第一天,他就换上运动鞋,挽起了裤腿子,深入农户家中,开始调查摸底。短短几天时间,把全村村民家挨个儿走访了一遍,基本了解了村里的实际情况。他发现西武堡村地处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周围没有工业污染,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和动物免疫场,特别适合发展能带动覆盖多数贫困户的生猪养殖产业。经过细致思考,他心里初步搭建了西武堡村的精准扶贫思路。
为了证实这个发展思路的可行性,白剑峰亲自去了孝义、柳林等地考察生猪养殖项目,并邀请专家为村民搞市场分析与养殖技术培训。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研究论证,西武堡村生猪养殖脱贫规划初具雏形。他与山西新大象公司的经理多次详细商洽,初步形成了合作意向,并创新联结机制,达成“政府+公司+贫困户”经营模式,引进山西新大象养殖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合作。同时,在石庄镇党委书记张兴亮的支持和协调下,西武堡和其余7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资金一并整合打包入股,成立汾阳石庄镇新大象养殖产业扶贫有限公司。贫困户每年将通过股权获得收益,从而实现产业增收。
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白剑峰邀请专家在西武堡村进行了生猪养殖场地选址规划,并积极协调石庄镇和村“两委”将规划好的养殖场通水工程,纳入年初投资20余万元实施的“一事一议”自来水入户工程一同解决。投资9万元配套了供电线路600米及100KW变压器,实施了场地通电。投资8万元进行了场地平整。目前,“三通一平”已完成,为项目落地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这块地上将建设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6座高标准现代化生猪棚和两个高标准保育棚。这些资金将石庄镇8个贫困村平均每村20万元产业扶助资金、818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2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以及汾阳市级领导包村支持贫困村80万元资金共同整合有效利用,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我们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分两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工作,就是要集中力量推动扶贫工作见实效。白剑峰抓住了扶贫工作的要害,把全市的政策和西武堡村的实际结合起来,上马了生猪养殖产业扶贫项目,这个造血扶贫项目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汾阳市委书记武跃飞说。
高标准生猪大棚建成后,生猪养殖的全程实现自动化,可有效节约劳动力,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养殖效益。每个棚可存栏1680余头生猪,一期存栏1万头,加上保育,每年出栏四期,每年出栏生猪可达4万头。每头生猪按200元收益计算,每年预期收益可达到800万元。按照股份比例,贫困户总收益392万元,818余户贫困人口人均可分红4792元,一户贫困户按3口人计算可分红1.4万元,切实做到高标准脱贫。同时,按照框架协议规定,一旦出现生猪价格低迷,山西新大象养殖公司将以不低于投资额的15%返还农民,贫困人口收益可达73.5万元,人均分红最少保底898元,有效防范了产业风险,让贫困户做到旱涝保收。
西武堡村支部书记老刘说:“白剑峰书记来了后,村里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提升,他全心全意帮村里找脱贫路子,引进山西新大象公司投资养猪产业脱贫项目,不光带动我们村脱贫,连镇上的其他7个贫困村也一并带动了,真是办了件大实事啊!”
目前,该项目建设已经正式启动,不久这个小山村里一个高标准自动化生猪大棚即将建成,摆脱贫困开始了充满希望的倒计时。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