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吕梁 > 吕梁精神吕梁精神

辉回村的好“儿子”高继业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肖继旺 李静 发布时间:2016/11/11 16:38:47

 

 

    “你看看我们村这个后生,这一年来把村里管理的多好啊。因为长期住在村里,年纪轻轻就给腰落下了毛病,可还是不停地忙村里的各种事,真是个好后生啊!”今年69岁的刘白英满是心疼地对笔者说。“一般来的书记都是嘴好,可是这个年轻人诚实,给老百姓办实事。这么大冷的天,看他的腰都这样了还一天忙里忙外,对他的工作没得说。这后生没问题!比儿女们还来家里多了!”已经76岁高龄的老党员张乃栓颤抖着嘴唇说道。
    这个受到村民如此称赞的好后生就是来自地电吕梁分公司营销部现任马坊镇辉回村第一书记的高继业。
    初次见到高继业,三十来岁的面孔,充满年轻阳光的朝气,只是无时无刻不用手撑着腰。经过笔者多次询问,他才说:“就是住处有点潮湿,腰出了点毛病。”但脸上依然带着和煦的笑容,仿佛一抹春阳挂在辉回村这块贫瘠的土地上。
    回顾一年多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高继业深有体会地说:“下派担任的是‘第一书记 ', 不是‘挂名书记’,也不是‘项目书记’,我要将责任扛在肩上,踏踏实实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摸底开启干群“交心锁”


    初到辉回村,落后的自然条件、单一的经济来源、穷困的百姓让高继业诧异。高继业明白做好扶贫工作,首先要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接下来,高继业用大量时间对全村群众进行挨家挨户走访,同他们拉家常、交心谈心,了解村里的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
    走访中,高继业被这里热情大方、纯朴善良、宽厚真诚的村民感动了,便深深地融入到了村民之中。他的耐心、细致和真诚也打开了老百姓的心锁,感动了所有村民。村民们与他无话不谈,有的询问政策,有的请求帮助解决生活难题。“高书记接地气、没架子,家家户户走访、谈心,爱听群众心里话,大家都很信任他。”村民老刘告诉笔者。

    基层党建当好“领头羊”


    “刚来的时候,村里真的什么也没有,连厕所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党建资料、图版等等了。”高继业回顾起初来时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在2015年8月份进村后,他面对村委基础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不具备等情况,积极争取派出单位的支持,为辉回村购置了电脑、电视,修建了厕所、围墙、锅炉房等,共计投入3万多元。在他的带领下,借助县财政局“一事一议”的项目,为辉回村修建了党员活动室和便民服务室。
    一年多来,高继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落实村务、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开展交心谈心活动,认真完善党建资料,在“七一”建党节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今年7月中旬那几天,暴雨不断,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村里摸险情、搞排查,多次做五保户张拖生的工作都没效果。高继业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张拖生,跟他讲道理、讲危险性,最终顺利搬出去。“当时刚搬出去不久,那个窑洞就塌了,现在想想还真是后怕。多亏了高书记,要不太可怕了!”高继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在高继业的组织下,辉回村去年改造危房20处,今年17处,基本解决了村里的危房问题。

    解难架起干群“连心桥”


    去年11月,高继业与县农机局争取到为农民深松土地项目650亩,为了能给辉回村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带来稳定的收益。针对村民发展经济后劲不足的现状,他与县扶贫办争取小额贷款扶贫养殖项目,现基本已敲定。
    在此基础上,为了培植种植特色支柱产业,他多方奔走,对辉回村土壤结构请求相关部门进行测土配方和种植分析,并与省农科所咨询土豆、红芸豆和玉米的优良品种等情况。
    工作之余,高继业主动走到老百姓家中访民情、解难事,深受村民喜欢。村民翟补大,去年11月因骑摩托车发生车祸,他得知此消息后跑老翟家中,看到老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想拿点钱来慰问一下老翟,可是当他要掏钱时才发现,兜里就只剩70多块钱了,想要尽数给老翟,考虑到村民们对“7”这个数字的介意,他很不好意思的给了老翟50块,但他并没有停下对老翟的帮助,而是多次从市里、村里跑到县交警队找事故科和对方当事人询问了解,帮助老翟妥善解决了这一事件。

    谋划探索增收“致富路”


    回辉村贫困户有46户118人,高继业带领村支“两委”班子,组织全体村干部认真研讨,结合辉回村的现实情况制订了精准脱贫途径。一是农业稳村,靠发展马铃薯、玉米、红芸豆,打造北川小杂粮基地。二是打工富村。全村有外出装潢工30名,建筑工42名,经商做生意14名,共86人外出打工,将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主渠道。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高继业一年多来深入农村,投入农业,融入农民,为民谋发展的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拥戴,成为了所有村民心中的好“儿子”。面对精准脱贫的艰巨任务,面对举步维艰的创业农民,他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但他信心满怀,决心要谱写出辉回村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