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任元旺是在上个星期的中午,当我们驱车来到方山县积翠乡冯家庄村时,这名第一书记正忙着和工人们为村广场上安置体育健身器材。让工人们去安装就行了,你还帮着干?记者有意地问任元旺。他对记者说:“工人们安置轻车熟路,我在跟前虽帮不上什么,但心里踏实。”我们明白了,这位第一书记是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来对待了。
任元旺是吕梁市演出管理站站长,到冯家庄村任第一书记已经一年多了。一年来,这位冯家庄村脱贫致富的“总导演”,自编自导,“演奏”了冯家庄村脱贫攻坚路上的“三部曲”,使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发生了大变革。
建了两个微信群凝心聚力抓脱贫农村党支部号召力不强,组织党员开会难,召集起来又难开会,是许多农村班子战斗力不强、涣散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市直单位到一线农村,任元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沉着冷静,反复思考,深入调研,走访群众,找到了疾症:一是农村党员大都外出打工挣钱,回来一次路费、误工费等不合算;二是党员的民主决定权发挥不够,普通党员基本不发挥作用,党员没有激情更没有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的表率。一个是利益驱动的问题,一个是思想观念的问题。任元旺明白了这两点后,首先从思想观念入手,也较为艰难地组织了一次全村党员干部会议,算是与大家见了个面,之后都各奔东西了。任元旺没有感到失落,反而很高兴,他认为党员干部们有如此高涨的为生计奔波的热情,一旦观念转变了,工作起来的激情也不可小视。
于是他就与村党支部书记商量着建立了一个冯家庄村党员干部微信群,把全村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党员全部拉进群。之后,每天不定时地在群里发一些党的基本知识和村里、乡里乃至县里的一些工作动态,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逐步转变观念。果然,有一部分党员慢慢地开始说话了,在微信群里互动了起来,有谈全村发展的,有说村里问题的,也有检举工作不力和过错的,五花八门。这时,任元旺看到时机成熟了,就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通知,许多话题、问题在微信群里一时解决不了也说不清楚,需要再次召开党员会,大伙能回来的都尽量回来。这一次,全村34名党员到了29名,任元旺便趁热打铁,用整整两天的时间搞了6项活动,首先给29名党员整整讲了三个多小时关于“两学一做”的党课。其次是举办了主题为“共产党员”的演讲活动。三是召开了组织生活会,要求每位党员联系自己的实际,认真对照检查,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和成绩进行自我阐述,让每位党员有所了解,根据自我阐述,以投票的形式评出优秀党员,进行了表彰。四是举办了象棋、扑克、比赛活动,并组织凤翼村党员与冯家庄村党员进行拔河比赛。五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和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阅革命文献资料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六是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对村内不能参加外出实践活动的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上门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活动中大家激情澎湃,热情高涨。一位71岁的老党员感慨地说:“这次党员活动会是近20年来全村党员到位最多的一次。”
党员的思想统一了,观念有些转变了。任元旺又马不停蹄的奔波于每家每户的走访调研。结合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要求,他起草了吕梁市直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并与主管单位领导积极联系沟通,做到了市直文化系统所属9个单位108人与冯家庄村贫困户113户237人进行全覆盖结对帮扶,做到“户户都有脱贫致富责任人”,达到定点、定人、定责帮扶的目的。同时,任元旺又借助微信平台,建立了市直文化系统帮扶冯家庄村工作群,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把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文字、图片都发送到群内,不仅让大家相互学习,更有效地督促了下乡工作队员深入一线、摸清底数、精准帮扶的实效。
实事好事办不少全村老少直叫好冯家庄村群众养牛较多,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牛粪到处可见,日积月累,导致全村的水源井水质出现了异常现象。任元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与主管单位领导一同协调市水利局有关技术人员到村进行实地研判。为村里拨款11万元,疏通了河道,维修了水源井,使村民喝上了纯净甘甜的泉水。
一年的时间,任元旺以村为家,尽自己所能努力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好事。村里的文化体育广场年久失修,他积极主动向主管局反映情况,为村里争取资金20万元,翻修文化体育广场2100余平米,新建文化体育广场300余平米,新修了广场围栏260余米。村里的红白理事厅厨房破旧不堪,他向市文化局争取资金3万元,新修了红白理事厅厨房,并向县文化局争取资金4万元,修建了文化大院。村里的群众看电视有困难,他向县文化局新争取地面卫星电视接收器材80套,基本实现了家家户户都能看上电视节目。村里老年人体弱多病、无人照料,怎么办?他向县民政局争取资金10万元,新修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60余平米,在城建部门申请建设危房指标31户,已新修15户600余平米。村里一到晚上黑乎乎的,他向县财政局争取资金5万元,新安装路灯15盏,实现了全村主要交通道路路灯全覆盖。
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办在了为全村的整体发展上,全村216户544口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无不称赞。
脱贫攻坚路漫漫发展产业加劲干方山县峪口镇前南村有种植芦笋的历史。任元旺带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到前南村实地考察学习,并借鉴“平定模式”,实行集体购苗、技术指导、保证收购的办法,信心百倍地购买了许多芦笋苗,技术人员也请到了,但当让群众每家每户免费试种时,村里的群众没有几个有积极性,好心办的好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后来询问村民原因,许多村民说,芦笋种植周期长,当年又见不了利,况且两三年后见效了,你这个书记还不知道在不在我们村了。
这件事给任元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时他感到很无奈。冯家庄村有耕地面积1700亩,退耕还林地970亩,林地6000余亩,荒地8000余亩,林草覆盖面积在70%以上,适宜发展林牧业,但群众的观念一时转变不了?思想还解放不了,难道就这样干上两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完事大结了?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13户237口人怎么办,他们能真正的脱了贫吗?任元旺心里琢磨着,扶贫先扶智确实有道理啊!
认真思考后,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重振信心。他认为脱贫攻坚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是光指群众收入达标不达标的事,而是要从长远解决全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稳定收益的一件大事。他又在谋划着: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利用8000余亩荒地大量种草,建设3个集中养殖区,养牛400到500头,力争脱贫40户。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方山县绿色农业扶贫行动,动员村民大量种植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力争脱贫20余户。依托南阳沟风景区的影响力和旅游公路穿村而过的地理条件,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服务项目,力争脱贫10户。依托光伏发电、护工护理培训、劳务输出、社保兜底等扶贫行动使剩余贫困户全部脱贫。同时,还成立了冯家庄村农民养殖合作社和农民种植合作社,目前,养殖合作社已投资60余万元,规划建设可存栏400头牛的养殖场;种植合作社已种中药材和经济农作物1000余亩,吸收本村劳务用工500余人次,仅此一项人均可增加收入200余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来自市演出管理站的第一书记,原本负责监管全市文化市场的演出,而今他却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上演着脱贫攻坚的一幕幕序曲,自编自导,演绎脱贫攻坚路上更加精彩的节目。
责编:杨苗苗